首頁-專題-時政-人大政協九屆五次會議-政協要聞
政協要聞


 

劉善璧:誠實守信是現代文明的基石與標志
 
 
  來源:      日期:2002-03-08 11:16

    人民網北京人民大會堂3月8日訊 記者廖玒、宋麗雲、王倩倩、潘健報道:今天上午,在政協九屆五次會議舉行的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劉善璧委員作大會發言。他發言的題目是《誠實守信是現代文明的基石與標志》,發言內容如下: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進一步規范人們的道德行為、經濟行為、政治行為,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必須妥善解決好的一個關鍵問題。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們必須嚴格兌現所作的承諾,履行世貿組織成員必須履行的義務,這就為我們遵循誠實守信的行為準則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

講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是中國傳統倫理文化的重要范疇,是我國傳統道德中最重要的規范之一。誠信是立身處世之本,是社會交往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傳統商業道德中的重要規范之一。在商業經濟比較發達的明清時期,包括誠信在內的倫理道德深刻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商人無一例外地把誠信作為自己成功的要訣。在經營過程中講誠信、不欺詐,就是他們的“生財之道”,並因此帶來更大、更長遠的回報,以至“稱雄天下”。

講誠信是“為政之道”、“執政之要”。誠信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準則,“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政權也好,一個政黨也好,其前途與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人民民主意識的普及,民不可欺、無信不立更加真切地成為執政之基。要樹立政府信譽,更應保持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傾聽群眾的呼聲,關心群眾的疾苦,解決群眾的困難,滿足群眾的願望。我們的黨是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們不管處于什麼工作崗位,任何時候腦子里都要有群眾,都要捫心自問:“我們用什麼取信于民?”當前,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切實加強作風建設,以良好的作風取信于民。而誠信對我們各級政府及官員的要求,一是決不能急功近利,追求所謂的政績,為虛假浮誇之風推波助瀾;二是結合世貿組織規則,擺正位置,不越位、錯位、失位,公平地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不以權力幹預市場,不搞地方保護主義,充當失信行為的保護傘;三是開誠布公,制定政策及各種決策過程盡可能公開透明,接受群眾監督;四是勇于講真話、實話,嚴格兌現作出的承諾,特別要注意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力避朝令夕改。惟其如此,我們的黨和政府才能真正成為廣大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才能取信于民,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講誠信是市場經濟的黃金規則。市場經濟愈發達愈要求誠實守信,這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現代文明的基石與標志。在市場經濟中,價值規律要求人們遵守等價交換、平等互利的原則;競爭法則要求人們樹立公平的競爭觀;經濟交往的復雜性要求市場主體尊重契約和合同。在現代經濟活動中,從商品市場的買賣到資本市場的借貸,從要素市場上的交易到證券市場上的支付等等,無不體現著信用。沒有信用市場經濟就不能正常運行。一個市場主體,只有講誠信才可能獲得持續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個地區、一個國家其實也是一個市場主體,誠信是投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甚至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在我國社會經濟轉軌時期,由于體制原因和人們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個人信用、企業信用、乃至政府信用的缺失,並成為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假冒偽劣產品衝擊市場;偷稅、漏稅,走私、騙匯、騙稅;合同違約,商業欺詐,欠債不還,三角債、多角債,逃廢銀行債務;財務失真,做假販、搞兩本賬;假數字、假政績、報喜不報憂,凡此種種,表明出現了“信用貧困”、“信用危機”。社會信用體係的發育程度低下,失信行為盛行,已成為妨礙我國經濟正常運轉的嚴重障礙。建設現代文明,重建誠實守信的倫理規范,構建與世貿組織規則相一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信用秩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當務之急。

第一,要樹立誠信觀念、規則意識。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面對的最大風險是規則意識不強。一是不懂規則,犯了規還不知道錯在哪里;二是不按規則辦事,犯了規還強詞奪理。今後,我們的企業在WTO的平臺上做生意,誰違背了遊戲規則,誰就可能造成貿易爭端,就可能受到規則的懲罰,甚至被淘汰出局。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規則,盡快熟悉規則,嚴格遵守規則。

第二,要培育以“誠信”為核心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道德規范。首先,要結合“以德治國”,認真貫徹執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全社會進行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其次,要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為契機,營造良好的誠信環境,使人們認識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建立在以誠信為核心的道德基礎上,使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的觀念深入人心,使誠實守信真正成為大多數人所認同與遵循的行為準則。

第三,要建立規范的社會信用體係和失信約束懲罰機制,為社會信用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要在制度上保證誠信者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失信者必須承擔其行為造成的成本,真正實現有信者昌,無信者痛。近年來,上海大力建設個人信用徵信係統,北京推出工商局“紅盾315”網站警示係統和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信用制度試點,深圳市率先出臺《個人信用徵信及評級業務管理辦法》,通過立法逼信用值錢,為我國信用體係建設開了一個好頭。對這些好的作法,我們要注意認真總結,不斷完善,逐步推廣。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已經歷了一百多年,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信用體係,我們要借鑒它們的先進作法和經驗,以推動我國社會信用制度的早日建立和完善。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