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賢足委員:我國電信重復建設耗掉好幾個三峽
 
 
  來源:      日期:2005-03-14 19:10

 


  一個小鎮兩個發射塔並立 一條馬路四五條光纜並行

  “電信網絡存在嚴重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其浪費數額相當于建幾個三峽了。”在剛剛結束的全國政協小組討論會上,曾身居電信行業要職的楊賢足委員說,他希望這一現象能夠引起國家高度重視。

  2003年6 月,楊賢足從聯通董事長的位置上退休。此前,他曾擔任國家信息產業部副部長。

  鐵塔一項本可節省240億元

  “光是鐵塔一項就浪費掉約240億元。”楊賢足說,即使在一些偏遠的小鎮里,也經常能看到兩個電信部門的鐵塔並立。這兩個鐵塔,分別屬于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

  “真的需要兩個鐵塔嗎?”在楊賢足這個內行看來,一個足矣。據了解,目前我國只有兩家國家控股經營的移動通信企業,由于沒有移動基站(鐵塔、機房等設施)資源共享機制,兩家企業各建各的。

  他算了一筆賬:建一個鐵塔至少需要投入30萬元。在現有的24萬個鐵塔中,如果其中1/3實行共建共享,就可節省投資240億元。

  “同是一個婆婆(國家控股),為什麼非要建兩個呢?”這個問題困擾楊賢足已久。讓他憂慮的是,國家發放新的3G牌照後,勢必有更多的移動運營商加入,如此,一個小鎮可能會出現四五個鐵塔。這不僅浪費巨大,還要佔用大量土地。

  知情人士透露,楊賢足主政聯通後,很快就提出與移動共建基站的設想。當時,這位剛從國家信產部副部長位置上過來的聯通新帥表示,聯通願意為每個基站負擔70%的投資,移動只需要投30%。但最終這一建議不了了之。

  比鐵塔投入浪費更嚴重的是幹線光纜。數據顯示,2003年,全國電信行業的幹線光纜將近60萬公里。

  真的需要這麼多光纜嗎

  “真的需要這麼多光纜嗎?”楊賢足說,按有關部門的預測,即便在我國幹線傳輸網中帶寬需求最大的南京—上海段,2006年帶寬需求也僅為528Gbps。從理論上講,有兩對光纖足以滿足需求。而事實上,如今遍布全國的省際光纜有近千對光纖。

  楊賢足解釋說,理論上講,全國有一個省際幹線光纜就夠了。而現在,每個電信商都有自己的網。建一個幹線網需要投資200億元以上,而目前五六個網並行,總投資已超過了1000億元。他們分別屬于中國電信、移動、聯通、網通、鐵通。此外,廣電部門和軍隊也在投資建設自己的網絡。僅這一項重復建設造成的浪費就約1000億元。

  以往,光纜都架在公路兩旁的電線桿上,數一數就知道有幾條,而如今,光纜大部分埋到馬路下面,老百姓並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條光纜並行。老百姓更不知道這四五條並行的光纜,用的大多是納稅人的錢。據悉,連續5年來,國家每年用于電信的投資約2000億元。

  楊賢足委員說,比起接入網方面的重復建設,鐵塔和幹線光纜還算不上最嚴重的。

  “目前還沒人能算得清楚這一塊究竟投入了多少錢,但我知道,接入網投資約佔整個固定網絡投資的40%∼50%。”楊賢足說,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接入網資源基本掌握在當地一家電信企業手中。面對競爭,擁有接入網的這家企業寧可網絡閒置,也不會全面開放自己掌握的接入網資源。如此,沒有接入網的企業要麼是放棄,要麼只好自建。

  “在全國建一個自己的接入網要花多少錢?”知情人士透露,大概要四五百億元。也就是說,如今的5大運營商有4家需要自建接入網,總共需要2000億元左右。而從使用的角度講,有一個接入網就足夠了。

  電信網絡資源開放應寫入電信法

  此外,還有通信管道的重復建設。這一塊,老百姓感覺最明顯的就是街道挖了埋,埋了再挖。楊賢足說,和接入網一樣,城市電信管道大多為當地一家電信企業擁有。面對競爭,這家企業要麼不向競爭對手開放自己的管道,要麼即使開放,租金也高得嚇人,3年的租金就相當于新建一條管道的投入了。

  據了解,聯通公司盡管拿到了全牌照(可以經營移動、固話等多種業務),但因為接入網、管道等原因,一直沒能真正進入固話領域。而比聯通更弱小的鐵通,更是舉步維艱。

  為此,楊賢足委員建議,首先要將電信網絡資源開放寫入電信法。其次,國家必須從優化市場競爭結構入手,推動電信市場有效競爭格局的形成,而不是現在這樣的重復建設、惡意競爭。此外,由于我國電信企業都是國有獨資或國家資本絕對控股的,因此,政府應該加強調控和監管力度,建立有效的運作機制。

  他說,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電信立法,規定電信網絡必須開放,明確網絡資源的分拆、出租以及定價原則,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以美國為例,其1996年頒布的《電信法》要求主導電信運營商提供非捆綁網絡元素的接入,並且以批發價格提供零售業務。

  據介紹,美國電信監管機構指出:“不提供非捆綁本地網絡的接入會使得潛在的競爭者無法進入該地區的市場,從而不能使用戶獲得競爭的利益,也可能使競爭者建設不必要的重復設施,從而錯誤地分配社會資源。”“我國應該借鑒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經驗,將防止重復建設寫入電信立法。”楊賢足說,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並保持電信行業健康發展。(記者 何磊) 

  (責任編輯:月光)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