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東,1954年生,安徽和縣人,九三學社成員,現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旭東分析:“醫療資源的大量浪費和不合理的醫療服務,也就是過分的醫療服務,是造成醫療費用過高的兩個主要原因。”
那麼,醫療資源的浪費和不合理的醫療服務,表現在醫療過程的哪些方面呢?
王旭東舉例說,比如你經實驗室檢查後轉院治療,哪怕是剛剛做過的檢測,在新醫院必須再做一遍,這是檢驗資源的浪費。目前有相當多的綜合性醫院正在陸續關閉針灸科,原因就是不賺錢。針灸每次收費僅5—10元,治療感冒之類的疾病,總收入不過數十元。
談到導致過分醫療服務的原因,王旭東說不外有三個方面:
首先是醫生業務水平低,醫療經驗少,臨床診療時底氣不足,出于自我保護、消極防范醫療糾紛而多開檢查單,多樣用藥,用好藥。這是客觀因素所致,但這部分醫務人員的數量甚少,不是上述狀況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患者自己有要求。臨床上經濟狀況較好,社會地位或社會身份較高者自己要求多做檢查,寧願多花錢也要專家治療,主動多開藥,開好藥。這部分患者的數量也不多,也不是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
第三是醫生、醫院管理者、醫療行政主管部門功利意識膨脹,經濟效益觀念扭曲,追求個人、單位的利益最大化。這才是學術界公認的最本質的原因。
王旭東說,要想真正做到讓老百姓能“看好病,少花錢”,衛生部門必須採取切實措施,杜絕醫療資源的浪費,減少不合理的醫療服務,減少患者醫療開支。他提出改變這一現狀的兩點建議是:
一、職業道德教育和行政手段結合。加強醫務人員、醫院管理人員的醫學倫理學教育,形成以德治醫,良心從醫的氛圍;同時,加以有效的行政手段進行管理,如組建醫療道德委員會,對醫生、醫院進行職業道德的監管,賦予醫療道德委員會相應權力(最高可至吊銷醫師執業資格證書);取消《目標管理考核辦法》中有關經濟效益的硬性指標;醫療機構考核中增加醫學倫理道德的評估內容等等。
二、制度建設和法制建設相結合。例如建立“健康課堂”制度,教給市民判定醫學行為、選擇醫療機構、判斷合理服務等方面的知識。在法律層面,設立或健全相關懲戒性法規,明確回扣、不當得利、醫療資源浪費的界限,違規者給予相應的懲治。表彰和獎勵優秀醫療行為,對能夠有能力使患者既看好病,又少花錢的醫務人員,要給以表彰。
去年醫務人員上交“紅包”1200多萬元
據2004年醫療服務行業糾風專項治理情況,截至2004年11月底,全國醫務人員上交“紅包”總金額約1243.5萬元,衛生係統查處收受“紅包”問題300件,229人因收受“紅包”受到處理;上交回扣金額約1922.4萬元。
2004年以來,衛生部先後制定下發了一係列政策文件,提出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八條行業紀律”、“六不準”和“八項承諾”,做出了對違反紀律和承諾的處理規定。
人民網記者 溫紅彥《人民日報》 (2005年03月13日 第六版)
(責任編輯: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