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朱建軍、呂諾、叢峰)“污染源多,但現代化的環境監控手段卻落後,蘭州市由于資金等方面的原因,至今沒有一臺煙氣連續排放自動監控儀。”張津梁代表說,“讓人民群眾喝上幹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就要增加對環保的投入,無論 是國家投入還是吸引社會資金投入。”
張津梁代表說,在全國47個環保重點城市中,蘭州市空氣質量仍然排在最後幾位。尤其是冬季,蘭州市大氣中主要污染物嚴重超過國家規定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他說,黃河在蘭州段有152公里,其中有42公里穿過工業聚居區,黃河污染相當嚴重,可現在蘭州污水處理能力僅佔污水排量的40%。
“夜間冒黑煙、排污等違法行為難以依據科學的手段進行查處。特別是夜間一些單位污染處理設施私自停運,‘偷排’現象比較突出,加重了大氣污染”,張津梁說,環境監控手段落後已不適應大氣污染防治的需求,但蘭州用于污染治理的資金十分有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欠帳過多。
張津梁代表說,為了蘭州市200多萬市民和黃河中下遊群眾身體健康,國家應該把大氣污染治理、黃河污染治理等重大工程項目列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從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
“我們認為國家加強對環保的資金投入,即要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也要扶持社會資本的投入”,王晶代表說,根據以往實踐表明,財政資金的投入對社會資本投入往往能起到導向作用,能起到以小帶大、以點帶面的作用。
張津梁、王晶等人大代表建議說,國家要對環保投資採取傾斜政策:扶持污染治理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對重點限期治理項目可採取貼息政策,以鼓勵企業治理污染的積極性,優先保證實施清潔生產項目,特別要對汽車燃氣項目加以扶持。
“引進市場機制,建立多種融資渠道,實行污染治理多元化,鼓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人大代表認為,改善生態環境還要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綠化、防止水土流失、城市保潔等項目的投資。
(責任編輯: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