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合作的里程碑

時間:2010-07-01 08:29   來源:人民網
  一個深具歷史意義的地方。

  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時刻。

  2010年6月29日,重慶。

  簽字,互換文本……筆起筆落,鎂光閃爍。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和兩岸智慧財産權保護合作協議在這裡簽署。這是兩岸共同採取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舉措。隨著協議的實施並物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兩岸關係將揭開新的篇章。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構建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需要腳踏實地地從加強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做起。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兩岸經貿交流已達到相當的規模和水準,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已具備了雄厚的基礎和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有利於兩岸共同提升經濟競爭力,有利於兩岸共同增進廣大民眾福祉,有利於兩岸共同促進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有利於兩岸共同應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機遇和挑戰。

  框架協議的簽署是兩岸經濟合作路線圖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是為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所作的特殊安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早在2005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共同發佈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即明確提出“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此次簽署的協議確定了兩岸經濟合作的基本精神、內容、目標和措施;確認將逐步減少或消除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障礙。協議簽署後,以往兩岸經濟往來的間接、單向、局部的不正常狀況將得到改變,邁向直接、雙向、全面的兩岸經濟往來新格局,有望最大限度地實現兩岸優勢互補,最大可能地促進兩岸互利雙贏,最有成效地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回望協議的簽署過程,兩岸中國人的智慧、兩岸同胞的情誼得以充分體現。兩岸兩會協商團隊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裏,共同主持了10次內部溝通、3次公開會談,磋商所涉及部門之廣泛、內容之豐富、問題之複雜、日程之緊湊、協調之艱難,在兩會協商史上前所未見,最終達成的共識是兩岸雙方顧全大局、著眼長遠、相互體諒、共同努力的結果。本著兩岸人民是同胞兄弟的認知,也充分考慮到兩岸經濟規模和市場條件的不同,大陸方面充分照顧了臺灣弱勢産業、中小企業和廣大基層民眾特別是農民的利益,兌現了我們對臺灣同胞的莊嚴承諾。

  一紙協議,承載著兩岸民眾的殷切期望。只要不戴有色眼鏡、不為意識形態左右,就無法否認,這是一件功在兩岸、利在韆鞦、惠及萬民的大好事。隨著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商簽,兩會協商將進入新的階段,將為兩岸同胞奉上更多亮眼的成績單。我們堅信,在胡錦濤總書記“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十六字方針的指導下,兩岸關係將行穩致遠,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王堯)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