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理縣中學高三2班學生張博:全班的“張媽媽”

時間:2008-06-24 10:5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6月21日電(記者 黃毅)19歲的青春男孩張博如今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張媽媽”,這是震後同班女生給他起的。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張博衝回教室組織學生緊急疏散轉移,衝進隨時可能坍塌的教學樓救人,隨後又為冷得瑟瑟發抖的同學們拿衣服,搭建遮風避雨的棚子,幫助學校伙食團找柴火、洗菜……同學的安危、冷暖、健康時刻牽掛著他的心。

  2008年5月12日,當時針指向14時28分,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了。四川省阿壩州理縣中學高三(2)班學生張博正和同學們坐在教室裏準備上課。突然,大地劇烈顫動,教學樓急劇搖晃。張博衝出教室,只見樓上瓷磚掉落。危險!他掉頭跑回教室,大喊“同學們,快跑!”聽見他的呼喊,班上同學全部迅速跑出了位於教學樓一樓的教室。

  同班同學安全疏散轉移後,張博又站在樓道口維護秩序,並大聲呼叫從樓上疏散下來的同學們不要慌張。從樓上逃生下來的低年級同學由於慌張摔倒在地,他立即跑過去一把將同學拉起來,隨後不顧余震的危險,衝上隨時可能垮塌的教學樓救人。

  此時,教學樓還在不停地搖晃,猶如大風中的一棵小樹。張博奔上教學樓,幫助驚恐的低年級學生疏散下樓。最後他又跑回教學樓,查看是否還有學生在樓裏。當確定無人後,張博才放心離開。

  理縣中學所處區域兩面高山,地震後漫天灰塵順著山谷飄蕩。不一會兒,天空下起了雨,看到同學們在雨中冷得發抖,張博不顧余震危險,衝回離學校不遠的家中,拿出所有的外套給同學們穿上。回到學校,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和同學們在操場上搭起簡易防雨棚。為了給同學們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他帶著幾位同學不停地尋找搭建材料。

  棚子搭好了,雨仍舊下個不停,不一會兒棚頂上就有了積水,水滴不停地掉在同學們的身上。張博馬上帶著幾名高三學生,幫助同學處理棚頂的積水。

  晚上,同學們都擠在一塊兒睡了,張博不顧疲勞,一直到處查看,處理積水,幫助睡著了的同學蓋好被子,保證不讓他們因為受冷而感冒。就這樣一連好幾天,他都沒有好好睡過覺。

  後來,學校有了帳篷,高三的同學們主動承擔起搭建帳篷的任務。晚上,當其他同學都在帳篷裏熟睡時,張博又自發組織幾名同學巡邏,幫助檢查帳篷安全;白天則到學校臨時搭建的伙食團幫忙,找柴火、洗菜、洗碗、打水……為了做好震後衛生消毒工作,張博和同學們又主動請求對學校的廁所、垃圾桶進行消毒,保證師生身體健康。

  回想起這段時光,張博説:“雖然很辛苦,但我覺得很快樂,只要能幫助同學們做事,即使受了很多的累、吃了很多的苦,我也不在乎。”

  體會著他對同學們無微不至的關心,班上女生給他們的班長張博起了個貼切的名字——“張媽媽”。張博説:“雖然我是個男生,但聽見同學們這樣叫我,我卻感到很快樂。在大災大難面前,只要大家團結一心、互相幫助,就能共同渡過難關,美好的日子一定能夠到來!”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