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公路局裝載手義德陽

時間:2008-06-18 22:5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5月23日電(樊旭文、黃格萍)汶川大地震突襲阿壩高原後,汶川東西南北4條公路全部中斷,縣城變成了“孤島”。

    災情就是命令。阿壩州公路管理局在第一時間成立了道路搶通突擊隊,出動三台50型裝載機,從馬爾康向汶川方向開進。作為阿壩州公路管理局刷經寺分局經驗最豐富、技術過硬的職工,現年54歲的裝載機操作手義德陽主動請纓參戰。

    搶通就是救人。5月12日晚,義德陽駕駛裝載機從刷經寺向理縣方向開進。大雨一直不停地下,他冒雨前行並沿途清理塌方到古爾溝時已是次日淩晨3時,他在車上吃了點乾糧後又繼續趕往理縣。

    塌方越來越嚴重,余震不斷,石頭橫飛。在沒有人放哨的情況下,他憑著個人多年的經驗在夜間共清除塌方500多立方米。

    13日5時左右,他又趕往受災較為嚴重的新店子,這段道路全被山上掉下的岩石埋沒。此時,天又下起了大雨,余震中頭頂山石飛落,有幾次險些打中他的裝載機,義德陽和突擊隊員們一起在理縣電站大壩和揀羊坪之間數公里的塌方地段,與塌方、泥石流展開了一場拉鋸式的陣地爭奪戰,突擊隊實行換人不停機的輪番戰術,與塌方展開了殊死搏鬥。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裝載手,義德陽一直堅守在自己的裝載機上,片刻不離地冒險清通了500米道路,共清除塌方2600立方米。也就在13日,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他的孫子和他的親家母在汶川映秀鎮遇難,他的女兒也在搶救鄰居家老奶奶時受傷而昏迷不醒。悲痛和擔心之餘,望著眼著的一片片廢墟,想到無數個像自己孫子一樣可愛的孩子正等著援救,他義無反顧地與同志們一起踏上了征途。

    堅持就有希望。14日淩晨2時,他們沿途清理零星塌方後抵達情況最為嚴重的經葉電站。這裡有600米的路段被塌方掩埋,余震時有發生,天颳起了大風,下起了暴雨。為加快搶通進度,義德陽和突擊隊員們頂風冒雨,奮力向前推進,全力搶通大約1公里的大型塌方地段。這個地段地質條件尤為惡劣,裝載機邊往前推,山體邊塌方,而道路的另一邊就是懸崖,下面就是扎谷腦河,隊員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石頭砸下來,操作手趕緊開著裝載機往後退,推了塌,塌了再推,來來往往,多次反覆才搶通這段道路。接著,義德陽和突擊隊員們又一鼓作氣地清理了理縣薛城上下場口1500立方米的塌方、泥石流,于15日1時左右抵達理縣桃坪新村。深夜,在露天躲避余震的桃坪人民像歡迎親人一樣,為突擊隊員們熬了一大鍋稀飯,慰勞這些不眠不休的勇士們。

    15日,從理縣龍溪開始到汶川,稍作休整的義德陽和突擊隊員們發揚“鋪路石”的光榮傳統,懷著更為急切的心情,冒飛石、過泥濘,一路開進。在連續幾天艱苦的搶通工作中,義德陽結合自己20多年的清障作業經驗,建議先用一台挖土機在前開闢簡易便道,然後用兩台裝載機開往塌方地段兩邊分頭作業、逐一清理,並針對塌方地段山體滑坡嚴重、安全隱患大的實際情況,由突擊隊派出技術人員在搶通後立即進行養護作業,及時清除安全隱患。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15日21時30分左右,他們終於看見了汶川縣城的影子。汶川西線在災後歷經3個晝夜的持續奮戰終於打通了。

    馬爾康——理縣——汶川這條被稱為“汶川地震生命第一線”的打通,使地震中心地區的救援工作實現了突破性進展,大量救援物資得以由成都經雅安、甘孜通過小金或金川匯聚到這條生命線,源源不斷地運到中心災區。

編輯:張攀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