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峰:為災區人民架起空中生命通道

時間:2008-06-12 11:19   來源:新華網

圖為成都軍區某陸航團政委張曉峰同志在作報告 新華網 陳競超 攝

  [張曉峰]各位領導、同志們:我叫張曉峰,是成都軍區某陸航團政委。震後1小時, 我團4架直升機奉命升空,第一時間飛赴災區勘察災情,拍攝大量圖片影像資料,為抗震救災指揮部決策提供了依據。隨即,出動18架直升機,滿載食物、藥品等急需物資,飛往災區展開救援。一批批危重傷員快速運出,大量救災物資快速送達災區,迅速穩定了受災群眾的情緒。

  我們一直試圖向震中汶川實施空中救援,從12日到13日,先後6次派出24架直升機向汶川突進,都因氣候惡劣沒能成功。汶川縣城地處“V”字形狹長山谷中,河谷與山頂高差懸殊達3000多米,地形複雜,加上連日陰雨,雲層很低,濃霧密布,能見度不足200米,根本無法進入。由於通往汶川的道路被阻斷,地面救援無法實施。時間在一分一秒過去,汶川的災情,黨中央揪心,全國人民著急,我們也心急如焚。

  團指揮組緊盯衛星雲圖點滴變化,飛行員進入機艙隨時準備起飛。5月14日一大早,天氣略有好轉,我們立即派出3架直升機在峽谷入口處盤旋,伺機強突汶川。機組抓住雲層變化的瞬間穿過雲洞,擺脫雲層,突入峽谷。直升機一進入峽谷,變幻不定的氣流使直升機劇烈顛簸、難以控制。此時,機組人員只有一個念頭,只要有一絲可能,冒死也要進入汶川!

  經過1個多小時的艱難飛行,終於飛臨汶川上空。飛進汶川難,降落更難。縣城僅有的一個適合直升機起降的體育場,已佈滿了受災群眾搭建的帳篷。為了找到一個新的起降點,機組在山谷間一圈一圈盤旋,整整搜索了50分鐘,才發現一塊不足50平方米的河灘勉強可以降落。

  但上空有三層高壓線,由於震後塔架傾斜,電線雜亂交錯,切割著空間,加上場地臨山,直升機迴旋的餘地非常小,稍有偏差都可能機毀人亡。機長楊磊臨危不亂,憑著平時練就的過硬飛行技術,緊握操縱桿,一點一點修正航向,一米一米向下降落,幾乎是擦著高壓線成功著陸。

  此時的汶川,已被困40多個小時。看到降落的直升機,倖存的群眾揮舞著雙手,不顧一切地從四週跑來,有的抱住機組人員失聲痛哭,有的對著直升機跪倒在地。看著白髮蒼蒼的老人木然中露出的驚喜,望著天真可愛孩子渴盼的眼神,機組人員既心情沉重又倍感責任重大。大家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發揮最大潛能,盡可能多飛快運,讓災區群眾少一分死的威脅,多一分生的希望。

  儘管許多同志每天超負荷飛行10小時以上,但一有任務,大家都説自己還有潛力,還可以多飛。最緊張的一天,全團飛行了141架次。特別是高山峽谷、氣候瞬息萬變,這樣的飛行,是對直升機性能和飛行員體能技能極限的挑戰,每次飛行都是一次生死穿越。在人民群眾遇到危難的時刻,我們就要像在戰場上衝鋒陷陣那樣,豁出命來也要飛行。飛行員的家屬深深為他們的安全擔憂,每天站在機場出口守望,有的從第一架起飛到最後一架安全降落,一架一架數著,一守就是一整天。

  5月17日18時45分,我們突然接到命令,緊急轉運安縣茶坪鄉12名危重傷員。這時,大家都已飛行了一整天,十分疲憊。團長余志榮也已飛了9個多小時,他當即決定親自駕機前往營救。我們團長是羌族漢子,老家就在汶川。地震當天與家人失去聯繫,父母和5個弟妹生死不明。他每次駕機從家鄉上空飛過,都不忍也不敢往下看,他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緊張的指揮和飛行中去,表現出的堅強、鎮定和從容,全團同志都為之感動。

  當晚,團長完成任務返回時,我在機場接他,看著他疲憊憔悴的臉和紅紅的眼圈,心裏很不是滋味。共事9年來,我們第一次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我感到他的身體在顫抖。

  從成都到理縣的空中航線,被飛行員們稱為“死亡航線”。在這條航線上,儘管我們一次次化險為夷,把“死亡航線”變成了“生命通道”,但不幸還是發生了。5月31日下午,邱光華機組奉命運送衛生防疫專家到理縣。返回途中,在汶川縣映秀附近,突遇低雲大霧和強氣流,于14點56分不幸失事。機長邱光華、副駕駛李月、機械師王懷遠、陳林、士官張鵬5人及14名搭乘人員失蹤。

  其實,當天上午邱光華機組已飛了兩個架次,接到運送受傷群眾的任務時,正值午飯時間,邱光華和機組人員匆匆吃了兩口飯,就駕機起飛。這是他們執行的第64次救災任務。從理縣返航約半小時後,直升機進入銀杏至映秀上空。這裡山高谷深,有的地方兩山間的空隙還不到300米。

  高山峽谷局部氣候暫態變化,直升機進入山谷不久,突然間,大片的濃雲密霧一下遮蔽了這個狹窄的通道。“不要動,看下航向!”這是邱光華留下的最後聲音,接著就從通信信號中消失了,從戰友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得知直升機失事的消息,全團官兵都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我們都默默祈禱著他們能平安回來。但我知道,失事地域陡峭的高山峽谷,連一個人站立都非常困難;湍急的岷江,更難尋覓一塊能夠托起生命的平臺;直升機沒有任何逃生設備,從離地起飛的那一刻起,他們就註定和直升機共命運了。機長邱光華,是我軍第一代少數民族飛行員,今年51歲,是我團資歷最老、經驗最豐富的特級飛行員,已安全飛行5800多小時。這次救災,團裏本安排他負責地面指揮,但他主動請戰,堅決要求參加飛行,此時離停飛待退只有半年時間了。

  王懷遠,是團裏最出色的空中機械師,大家都喜歡和他搭檔飛行,不久前還承諾救災任務完成後,要接腿有殘疾的弟弟到成都治療。陳林和李月今年都不滿30歲,陳林的女兒剛過完一歲生日,因參加救災沒能在女兒的第一個生日送個蛋糕。李月今年春節才結婚,新婚的愛人在救災的每一天,都在等著他平安的短信。士官張鵬在救災期間,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執行任務前他給媽媽打電話,讓家裏人別為他擔心。 

  6月10日上午,經全力搜尋,在邱光華機組執行任務航線附近的深山密林中,找到了失事直升機殘骸,機上人員全部遇難。中央軍委胡錦濤主席得知這一消息,立即作出批示,向遇難機組人員和機上群眾表示沉痛悼念,向遇難人員親屬表示親切慰問。胡主席高度評價陸航團和機組同志,急中央之所急,辦受災群眾之所需,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頑強奮鬥,為抗震救災作出了突出貢獻。胡主席的重要批示,是對犧牲戰友的最高褒獎,也是對全團官兵的極大激勵。

  5名戰友雖然離去了,但他們的英勇壯舉和崇高精神正激勵著全團官兵,全力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截止6月10日,我們緊急飛行1950架次,成功搶運傷員1126人,運送急需物資638噸,轉運被困群眾2171人,保障中央和軍委首長視察災區16架次。其中,超常規、超氣象飛行達1341架次,創造了我軍陸航史上的紀錄。我們決心以英勇無畏的戰友為榜樣,不負黨和人民重托,不負災區人民厚望,為奪取抗震救災全面勝利,繼續用生命飛翔!謝謝大家!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