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鴻亮:震不垮的戰鬥堡壘

時間:2008-06-12 10:29   來源:新華網

 

圖為四川成都都江堰市向峨鄉黨委書記羅鴻亮同志在作報告 新華網 陳競超 攝

  [羅鴻亮]各位領導、同志們:我是四川省都江堰市向峨鄉黨委書記羅鴻亮。5月12號下午,我正在蓮花湖畔的蓮月村主持一個村道建設工作會。突然,地動山搖,蓮花湖像開水一樣翻滾。有人大聲喊:“地震了!”我和大家趕緊跑出會議室,爬上湖邊的岩石,朝鄉政府方向望去,那邊已是滿天黃煙,什麼都看不清。

  不好,得馬上趕回去!我和同事們急忙往鄉政府跑。一路上,周圍的農房幾乎都垮了,水泥路面到處坍塌開裂。鄉政府和周邊的情況比我想像的更嚴重:成片的房屋只剩下幾棟孤零零地立在廢墟中,整個街道變成了一片磚瓦堆!

  “羅書記,鄉政府大樓垮了,好多鄉幹部都埋在了底下!”

  “羅書記,愛蓮社區的房子垮了!”

  幾個村民跑過來對我説:“中學的教學樓垮了!”

  我心裏一驚,中學垮了?!這可是上課時間,幾百個學生啊!我火速把在場的鄉幹部叫過來,主持召開了向峨歷史上最短的一次黨委會,大家作出了一個生死抉擇:先救學生!

  鄉長付岷濤立即帶著一群幹部拼命向學校奔去,邊跑邊對驚恐的人群喊:“快去學校,快去救娃娃!”地震把中學的教學樓全部震垮,廢墟中不時傳出孩子的哭聲、呼救聲。已經趕到學校的家長哭喊著,撲在廢墟上瘋狂地刨找著自家的娃娃。

  慌亂中,有群眾問:“鄉幹部都到哪兒去了?!”民政幹部羅代強跳上乒乓球桌,大聲説:“哪個説鄉幹部不在,我就是鄉幹部!男人們都站過來!”慌亂的人群一下子安靜了許多。

  付岷濤嘶啞著嗓子對大家説:“現在只顧自己,誰家的娃娃都救不出來。都到那邊去,到呼救聲最多的地方去,救一個算一個!”

  男人們過來了,女人們也過來了。身強力壯的男人站到了廢墟的最上面,其餘的人排成兩行,把磚頭和水泥塊不斷往後傳!10多分鐘後,廢墟裏救出了一個活著的娃娃!但是由於沒有大型機械,救援進展十分緩慢!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廢墟中,孩子們的呼救聲越來越稀少,越來越微弱,我的心也越來越沉……

  怎麼辦?必須找到救援機械!我們馬上派人四處尋找。15分鐘後,東林村村主任袁鳳群帶著自家的兩台挖掘機趕了過來!挖掘機進場後,迅速清除了廢墟旁的路障,並打通了操場連接校外的通道。怕挖掘機傷到娃娃,木匠任隆富帶著幾個人,拆掉倒在操場上的籃球架,土法開工,硬是把挖掘機改裝成了簡易吊車!這兩台臨時改裝的吊車,在最危急的時刻發揮了巨大作用!任木匠指揮吊車,吊開水泥板,幹部群眾立刻跟進搶救。

  自救中,我們用手刨、用肩扛、用自製的吊車救出了30名學生;當天晚上,1000多名解放軍、武警和消防官兵陸續趕到向峨救援。最後,從廢墟中一共救出了68名學生!

  前面提到的羅代強,在組織救援前已經看到了埋在廢墟裏的兒子。當時兒子露出了一隻腳,老羅一眼就認出了兒子腳上穿的那再也熟悉不過的鞋和襪子。但為了不打亂救援安排,老羅從來沒有向救援隊伍表露過自己的孩子還埋在廢墟下。3天后,孩子的遺體從廢墟中抬了出來。兒子留給老羅最後的記憶,就是廢墟裏露出的那只腳。他後來告訴我,晚上睡覺就不敢閉眼,一閉眼,兒子的鞋和襪就在眼前晃……

  16號清晨,學校救援基本結束後,一部分機械和力量隨即轉到鄉政府增援。但是,太晚了!直到5月17號淩晨,地震發生後的第5天,鄉政府廢墟中才清理出最後一名幹部的遺體,包括鄉長助理易大東在內,8人遇難……

  32歲的易大東,去年9月從都江堰市下派到鄉里挂職。當時,幾塊水泥板死死地壓在他身上。救援的同事鼓勵他要挺住,一有機械和人手馬上就來救他,他卻用微弱的聲音説:"不要管我,你們先去救學生……"

  大東結婚多年,忙於事業,把要孩子的時間一推再推。大東走了,留下了永遠的遺憾,但從得救孩子的笑容裏,我仿佛能看到大東生命的延續……

  鄉幹部李明,在鄉政府大樓完全垮塌的一瞬間,用力把一名來鄉里鍛鍊的女大學生推出了死亡地帶,自己卻被深深地埋在了廢墟裏。後來,解放軍戰士進村入戶幫助群眾清運財産,來到李明家,問李明的妻子有什麼貴重物品需要清理。她説:"其他的都不需要了,我只希望能找到丈夫的'優秀共産黨員'證書。我要讓女兒知道,爸爸是一名鐵骨錚錚的共産黨員!"

  地震後的這些日子,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腦海裏總會閃過這幾個朝夕相處的同事的身影,浮現出他們的音容笑貌。如果早給他們幾個小時,或許他們就能活下來。但生死關頭,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把生的希望留給群眾!

  這幾天到我鄉愛蓮社區的人,都會看到一塊愛蓮社區黨支部的牌子立在廢墟旁的受災群眾安置點。

  立牌子的人是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婉民。地震那天,她的母親遇難了,她流著淚朝掩埋母親的廢墟鞠了三個躬,説:"媽,女兒不孝,顧不到您了……"説完就匆匆趕去疏散群眾。第二天,當她再次跑過家門時,家裏人已經把母親的遺體收拾停當。作為女兒,她能做的,只能是最後一次幫母親換上一雙新鞋。

  5月16號下午,受災群眾基本安置妥當。王婉民帶著支部幾個人回到原來的辦公地點,從廢墟裏刨出了"向峨鄉愛蓮社區黨支部"的牌子。她把這塊牌子再次豎起來,她要讓社區的群眾都知道,地震沒有震垮他們的黨支部!

  5月17號,胡錦濤總書記到成都察看災情,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得知我們向峨鄉的情況後,高度評價了向峨鄉黨員幹部危難時刻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做法。總書記的關懷和激勵迅速傳遍了向峨的每個角落。在鄉、村和社區黨組織的帶領下,受災群眾正在走出地震的傷痛,振奮精神、團結一致、共渡難關。

  現在,16個受災群眾安置點都插上了鮮紅的黨旗,全鄉24個黨支部已全面恢復工作,545名佩戴黨徽的共産黨員奮戰在災後重建、恢復生産的第一線。545個黨員就是545顆種子。這些種子播撒在全鄉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向峨人民就一定能夠重建家園、創造美好的新生活!謝謝大家!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