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四川總隊北川縣中隊33名官兵抗震救災紀實

時間:2008-05-31 22:32   來源:新華網

  汶川大地震突然降臨,頃刻間,北川縣城被夷為平地,人員傷亡慘重。

  然而,在這場史所罕見的災難面前,駐北川縣武警中隊33名官兵不僅全部成功避險,而且還將在縣看守所看押的17名犯人全部安全轉移。此後,33名官兵又緊急馳援災情嚴重的片口鄉,搶救被困群眾。

  成功避險

  5月12日地震發生時,在營區的武警北川中隊15名官兵正在午休。

  中隊長趙德清感到大地在劇烈晃動,馬上意識到:地震了!

  “地震了!快到操場集合!”趙德清大喊著,同時吹響了集合號。戰士們迅速從床上爬起來,拎起衣服衝出宿舍。

  瞬間,營房轟然倒塌!不一會兒,四週房屋接連崩塌。

  “快趴下!快趴下!”隨著趙德清一聲高喊,官兵們齊刷刷趴在地上。

  一陣強震過後,隊幹部清點人數,除外出執勤的外,15名官兵一個不少!

  此時,北川縣城與外界失去聯繫,成為一座“孤島”。

  縣委禮堂。中隊副指導員賈達國正和14名戰士參加“五?四”青年節表彰大會。當地震來臨,賈達國大吼一聲:“地震了,快趴到桌椅下!”

  15名官兵迅急鑽進禮堂座椅下。緊接著,禮堂天花板、屋頂四處垮塌。

  當官兵們撤出禮堂後,賈達國迅速將戰士們分成觀察、搶救兩個組,就地展開對傷員和被困人員的搶救。

  官兵們用肩頂、手扒,一塊塊掀起被困者身上的磚頭、水泥板……被墻面砸倒的一塊門板將兩名小學生壓在下面,班長何勁松用盡全力將沉重的門板頂起來,士官張順明等戰士迅即將兩名學生救出。

  官兵們先後從禮堂救出200多名被困人員,創造了在場人員無一遇難的奇跡。

  保護犯人

  北川縣看守所。

  3名執行看守任務的武警戰士正堅守在各自哨位上。他們是領班員李偉、1號哨位哨兵熊毅和2號哨位哨兵劉洋。

  強烈地震襲來,李偉來不及反應就被甩在地上;劉洋前腳剛邁出哨樓,就被隨之垮塌的哨樓砸倒;熊毅則因哨樓被擠壓變形,被困在哨樓裏……3名戰士沉著冷靜,緊急自救,終於脫離險境。

  此刻,死裏逃生的3名戰士沒有忘記自己肩負的職責。領班員李偉發出指令:按發生自然災害處置預案行動,趕快搜救犯人,決不能讓一名犯人遇險和脫逃!

  熊毅觀察險情,警戒。李偉、劉洋搜救犯人。一個、兩個……犯人被一個個救出。在戰士的帶動下,被救出的犯人也自動加入到救援隊伍中。一名重傷犯人血流不止,李偉將自己襯衣扯下,撕成碎片,為其包紮傷口……當中隊增援官兵趕來,3名戰士和2名值班幹警已將全部在押犯人清點清楚:25名犯人,死亡8人,重傷4人,其餘13名被困犯人全被救出。

  冒著強烈的余震,官兵們迅速將17名倖免于難的犯人轉移至中隊營區,再轉移至任家坪安全地帶。21時40分,武警官兵將犯人安全押解至綿陽市看守所。

  再創奇跡

  創造成功避險奇跡的33名武警官兵,又成為北川縣城第一支救援隊伍,在廢墟上創造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

  5月15日8時12分,武警綿陽支隊接到命令:派72名官兵組成突擊隊,到距北川縣城最遠的片口鄉搜救受災群眾。

  考慮到北川中隊官兵一直戰鬥在第一線,幾十個小時沒進一粒食,沒喝一口水,沒合一下眼,已高度疲勞,支隊決定他們不參加這次行動。

  33名官兵聞訊後,集體遞上一份請戰書,上寫“北川是我們的第二故鄉,家鄉有難,我們就應該戰鬥在災情最嚴重的地方”。

  在指導員錢永存率領下,中隊官兵們兵分兩路,冒著強烈余震、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險,翻山越嶺,朝片口鄉急速挺進。

  一路上,官兵們翻越4座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大山,克服道路被毀的惡劣環境,晝夜涉險疾行。官兵們的手劃破了,腳磨腫了。他們水喝完了喝泉水,糧吃完了吃野果,終於在5月18日20時55分抵達目的地,比規定時間整整提前了15個小時。

  到達目的地後,官兵們用衛星電話向前指發回了第一手資料。緊接著,官兵們又投入搜救被困群眾的戰鬥……在沒有任何救援工具情況下,官兵們把雙手伸向廢墟、瓦礫,成功搜救出23名受傷人員,疏散被困群眾和學生200多人。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