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病危小傷員安徽搶救紀實

時間:2008-05-31 22:29   來源:新華網

  12歲、12項診斷,任何一項都可能致命。面對來自四川災區的男孩李興隆的罕見病情,安徽的醫護人員以及來自全國各界的愛心接力將他從死亡邊緣上拉了回來,創造出了一個生命的奇跡。

  四川省綿竹漢旺鎮的12歲男孩李興隆是家中獨子,在漢旺小學上五年級。5月12日地震發生時,李興隆正在上課,倒塌的房屋壓在他身上,直到8個小時之後才獲救。據李興隆的父親李永洪介紹,兒子被救出來之後,一直在成都華西醫大附屬二院治療。5月25日,李興隆和另外102名地震傷員一起轉診合肥。當晚,在警車的護送下李興隆被送進了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重症監護室(ICU)。

  “在所有轉診傷員中,他的病情最為嚴重。”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戴夫對記者説。根據診斷,李興隆因擠壓綜合徵,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損傷、急性肺水腫、肺出血、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急性腹膜炎、雙側胸腔積液、心肌損傷、心率失常、後鼻腔出血、凝血機制發生障礙、右下肢骨折等病情。

  “多達12項的診斷,稍有不慎,其中的任何一項都能造成孩子的生命危險。”戴夫説。

  5月27日早上6點多,李興隆的病情加重。醫院果斷給他上了呼吸機。在呼吸衰竭的同時,小興隆又出現凝血機制的障礙。當天下午2時,一支以省立醫院ICU主任劉寶為組長、由安醫大附院、安徽省立醫院和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等27位多學科頂尖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迅速進駐到小興隆所在的ICU病房。

  “從那時到現在,專家們幾乎沒有合眼。由於病情複雜,每一張化驗單、每一個片子,專家們都要仔細研究;每一點變化,都要反覆討論。”作為專家組成員之一的戴夫説。

  27日晚,為了減輕小興隆的腎臟負擔,專家們給他上了透析機。“我們一院僅有的一台透析機不夠用,就從安醫大附院火速運來一台。”

  與此同時,一場爭分奪秒的愛的接力也在病房之外展開。據戴夫介紹,小興隆的特殊搶救,難就難在孩子的多臟器受損,比如肺部感染,必須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會加重肝、腎的負擔。專家組綜合考慮,決定使用一種平時很少見的抗生素藥品。但是,這種藥品在整個安徽省都沒有,與南京一家醫藥公司聯繫後,他們在2小時之內就用專車將藥品送到。

  幾個小時之後,廣州一家藥房的負責人也乘飛機從廣州連夜趕回合肥,在淩晨3點多將10支極為珍貴的纖維蛋白原交到專家組手裏。專家們激動地説:“這種藥對孩子來説太寶貴了!國內已經不生産這種藥物了,我們查了很多地方,只有廣州這家藥房還有庫存。他們聽説要救治災區孩子,不僅分文未取,還連夜坐飛機把這種緊缺藥物送了過來!”

  經過整整4天的緊急搶救,目前,小興隆的病情已經脫離了最初的垂危狀態,雖然仍處於病重,但急性呼吸窘迫症已經得到緩解,主要化驗指標趨於穩定。當小興隆從昏迷中清醒過來,他在病房寫字板上吃力地寫下了“感謝大家、感謝醫生”的字樣。

  “這塊寫字板,我們將永久保存留作紀念。因為它讓我們銘記,愛的接力創造出的奇跡。”戴夫説。    (新華社記者熊潤頻)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