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刊兩岸
字號:
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文化的根脈是切不斷的緣分

  時間:2009-03-12 13:55    來源:台灣網     
 
 

 

主持人:各位聽友,各位網友,您現在收看、收聽的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海峽飛虹和台灣網視聽中國頻道聯合主辦的“兩會”特別節目——《“兩會”看兩岸》系列訪談,我是節目主持人周微,今天我們請到的嘉賓是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先生。您好,駱委員,駱委員可以跟我們的聽友和網友們打個招呼。

 

駱沙鳴:各位鄉親,各位朋友,你們好!

 

主持人:來自福建閩南泉州市的駱先生其實還有一個非常受人尊重的職業,就是醫生,是晉江市醫院的五官科主任。

 

駱沙鳴:對,是耳鼻喉科的主任醫師。

 

主持人:其實有的時候在想,政協委員、臺盟委員、一位五官科的主任醫師,這麼多的稱號賦予在您的身上,然後跨度還這麼大,所以很多的朋友特別想多了解一點駱醫生。

 

駱沙鳴:應該説作為一個臺胞,作為一個醫生,我也很自豪自己的職業,能夠治病救人,也能夠通過我們的一些平臺為我們的同胞排憂解難、解惑釋疑。

 

主持人:據我所知,在去年的時候,駱委員就是一個大家非常關注的角色。因為什麼呢?因為他特別的有責任感,因為他在福建的時候,有一個綽號叫“政協提案王”,是吧?好像當時您全部的提案加起來有一百多件?

 

駱沙鳴:對,當年在三級的政協,就是縣市、地市和省裏的政協提的提案加起來有超過一百件,所以當時有人稱我是“提案大王”。其實我並無意做“提案大王”,只是作為一個臺灣人,血統裏又流著客家人的血液,我們有著一種血性方剛,一種社會責任感驅使我們更好地通過這個平臺來表達我們臺灣同胞的利益,表達民眾的心聲,表達我們政協委員如何更好地為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經濟建設等方面獻計出力。

 

主持人:很濃的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我還記得您去年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特別欣喜地説,“我坐在十排十二號的時候我的心情非常激動”,今年呢?

 

駱沙鳴:更加激動!

 

主持人:為什麼?

 

駱沙鳴:因為胡錦濤主席就坐在我的前面,離他們更近了,我今年坐在正中四排一號。

 

主持人:據我所知今年的座位次序跟往年都不太一樣,它是有一個迴圈?

 

駱沙鳴:十一屆的政協委員是五年一屆,他們分成五個方陣,然後每年輪換一次座次。明年就不是坐這個位置了,這樣的迴圈體現政協會議更加民主。

 

主持人:今年您在政協有很多提案,主要都是哪些方面的?

 

駱沙鳴:我有二十五件提案,當中涉臺的大約十幾件,佔了比較大的份額。其他的還有有關民生的,制度建設方面的還有一部分。比如説,在涉臺方面,我們要借鑒臺灣的“巨災保險”,去年的“512地震”,臺灣同胞和祖國大陸人民一樣,都非常重視在抗震救災當中的慈善心,各方面都做得特別好,有目共睹。臺灣也是跟大陸一樣,也是一個自然災害比較頻發的地區,他們有一個成功經驗,也是對我們來説可以共用的經驗,這些就可以在大陸試行,比如在我們泉州,可以先行先試“地震保險”這一塊,來借鑒臺灣的成功經驗,來做這項工作,我有寫這樣一個提案。

 

又比如説,在涉臺文物方面,在閩臺族譜對接方面,在兩岸的高等職業教育方面,我們都有很多議題可以做。在我的提案當中,比如説在涉臺文物保護方面,我們可以更多地來保護兩岸的資源。在臺灣的民間的一些力量和資金,他們也很希望對我們大陸的涉臺文物的保護和研究做點事情。比如説我們泉州的一些倣古的建築材料,一些能工巧匠,惠安的一些石匠等等,也可以為臺灣的一些建築,能夠為他們做一些服務,兩岸在這些方面都有很多可以對接。

 

主持人:剛才您説到了涉臺文物保護要加大力度,這次提案我看主要也提到了這些,我們海峽飛虹也設置了一個專題節目“緣”,準備在“兩會”之後去做一些採訪和對接,可能到時候還會再跟您進行接下來的訪談。

 

駱沙鳴:非常歡迎!

 

主持人:説到涉臺文物保護工作,在福建泉州,我覺得可能臺灣籍的人士都特別的支援,他們就是覺得如果這個提案得到了支援之後,他們也會信心大增。説道福建和涉臺文物保護之間,是怎樣的一個緊密關聯的關係呢?

 

駱沙鳴:眾所週知,由於臺灣是一個移民社會,歷史上有過幾次大的移民,使目前的臺灣同胞當中,有48%祖籍地在福建泉州,泉州是九百多萬台灣同胞的祖籍地。五個臺灣人就有一個是客家人,閩西、廣東、江西交界的地方是他們的發祥地,然後通過移民,到達臺灣。他們在文化方面,在民間習俗方面,從根的方面,還有帶去的一種宗教信仰,原來都是跟大陸連在一起的,文化的根脈是切不斷的一種緣分。應該是説,我們可移動的和不可移動的這些文物,都是非常珍貴的,有些隨著時間的推移,比如城市建設的需要,有可能毀於一旦。今後在它的真實性,完整性的保存方面,包括文物周邊的生態保護方面,很多需要我們及時地來關注。去年我們全國財政已經撥了三千多萬對一個週期為五年的保護工程進行啟動,開始在做這方面工作。

 

主持人:對,説到這點我想到了去年的時候您是代表泉州市政府到臺南地區參加了一個“鄭成功文化節”,您覺得參加這個節日跟涉臺文物保護之間肯定也會有一些關聯吧?

 

駱沙鳴:對!因為鄭成功的精神,這種愛好和平,愛國愛鄉的精神,希望祖國統一的這種熱情,在臺灣民眾中是非常認同的,特別是臺南人民,他們感到一種驕傲。像安平港和泉州、晉江的安平,很多地方的地名是一樣的。在臺南市,我們也感受到了他們對鄭成功文化的這種認同和熱情。我們代表泉州市政府,送給他們的這尊兩百多噸重的大型巨石雕像,他們也都非常歡迎。

 

主持人:這個石雕像是個什麼樣的造型?

 

駱沙鳴:跟我們泉州大坪山上的銅像造型有點類似,是鄭成功騎馬的一個塑像。

 

主持人:很威武、很堅毅的樣子,那次的活動一定是非常成功了?

 

駱沙鳴:對!

 

主持人:説到參加過這樣一種活動,我就想,這次臺盟中央也提出了“兩岸族譜對接”的這樣一個議案,是吧?這個族譜對接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呢?我相信很多朋友還是比較陌生的。

 

駱沙鳴:對,因為我們中國的姓氏文化還是比較源遠流長的,這也是我們的一種特色。從生物學的角度是由一種基因的傳承來界定,如果是從文化上來説,也是一種蘊積,一種符號,應該這麼説。所以我認為兩岸如果是在中國華夏文化的認同方面達成一致,應該在兩岸的族譜對接方面有實際的作用。在六年前,我在福建省政協也曾經提過這樣一個提案,應該建立中華姓氏網站,來保留兩岸族譜現有的成果,製作成VCD,便於兩岸的交流交往。像去年閩臺博物館,也有這樣一個活動、論壇,漳州也有進行一些兩岸的對接活動,也有組織一些民間的團體進行族譜入島巡迴展,也很受民眾的歡迎。

 

主持人:您看,這次兩岸文化對接也是成為了臺灣籍政協委員十分關注的一個議題,我相信你們在交流的時候肯定會碰撞出火花來。給您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方面的提案呢。

 

駱沙鳴:在兩岸交流合作的方面,比如説,我是客家人,兩岸對於客家方面的文化,他們的詩歌,他們的建築,他們特殊的語言,特殊的客商的價值觀,很多東西,都可以來共同協商,來傳承、整理、研究。在這方面,如果都碰到客家人,我們可能會擦出這樣的火花;如果是閩南人,可能閩南文化就會擦出火花;都是媽祖的信眾,在媽祖文化方面,也可能會擦出火花等等,政協委員們在這些方面都有很多共同的點。比如我在做醫生,在福建也好,入島交流也好,在醫學界方面也可以擦出很多火花,從行業方面,從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擦出火花。

 

主持人:也就是説這次還是有很多很多的收穫。這次您的提議,跟上一次來的提案會有一些增補,有一些新增加的提案,涉臺方面的都有哪些呢?

 

駱沙鳴:涉臺方面的有兩個。一個是在綠色能源方面,去年我提了兩個。綠色能源就是種植“麻瘋樹”(“生物柴油樹”的俗稱),用它製作生物柴油,綠色環保。比如説在海上,利用風能。因為我祖籍在臺灣新竹,新竹也是風城,在閩南沿海、東南沿海也有很多風的資源,如果兩岸共同建立大型風能産業,可以進行這方面的交流合作。在環保方面,在資源共用方面,在共建方面都可以做很多事情。今年比如在兩岸區域經濟合作方面,我們想推動平臺的建設,這次我提了在福建平潭島,因為它是距我的祖籍地臺灣最近的地方。如果在這個地方,借著去年底兩岸“三通”基本實現的契機,在這種人流、物流阻礙條件比較少的情況下,通過一些特殊的政策,在通關條件,在保稅方面,在金融合作方面,在新台幣、人民幣的結算清算機制方面,一些政策層面上多一些先行先試,可能對於我們今後的機制的示範作用、輻射作用和帶動作用,都會有一些成效。

 

主持人:經駱委員同意,我看到了他的提案,真的很多,我特別感興趣的有兩點,一個是建議中央電視臺四套,開闢有臺灣主持人主持的,介紹臺灣衣食住行的電視欄目,來促進兩岸文化的融合。

 

駱沙鳴:我認為,我們現在應該更多地探討雙贏或者共贏的機制。為什麼有這個創意?當時在福建泉州,我們泉州廣播電臺邀請臺南的安安小姐,在泉州開闢一個“安安”節目時段,直接在泉州製作這個欄目,對泉州的臺商、臺生,包括泉州人民,對他們進行廣播,他們都非常喜愛這個節目。

 

主持人:駱委員説了非常實際的一個想法,我認為可操作性還是有的。我還有另外一個感興趣的地方,剛才我説的第二點,就是關於兩岸共同舉辦“辛亥革命100週年紀念活動”的提案。這個提案是怎麼回事呢?

 

駱沙鳴:我認為,兩岸同胞都非常敬重、認同國父孫中山先生。當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也有孫中山先生的巨幅畫像,應該説我們從內心,從思想上都非常認同他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復興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溫故能夠知新,而且在兩岸和平發展的時期,也是有特殊的歷史意義。今年又剛好適逢辛亥革命100週年,我有這樣一個創意:兩岸就這樣一個問題,進行高層的紀念活動,高層的學術論談;就孫中山的建國綱領等等一些內容,進行探討,進行交流,對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結束敵對狀態,在區域經濟合作協定的簽訂方面,包括兩岸共建、共用、共贏都有很大意義。

 

主持人:政協會議就要閉幕了,您也要回到工作崗位上去。在2009年接下來的日子還會有一些具體的計劃,關於涉臺文物保護,關於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方面,有什麼計劃嗎?

 

駱沙鳴:我想,推動兩岸特別是閩臺經貿合作方面,比如説,打造高等職業教育的試驗區、金融合作的試驗區、創意文化産業的試驗區等等方面,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推動,做一些調研,為我們在大陸的臺商的産業升級、融資、市場開拓,企業做大做強,能夠為他們獻計獻策,為他們排憂解難,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吧!

 

主持人:非常感謝各位聽友、各位網友關注我們的節目,記住和我們交流的方式非常簡單,登陸www.chinaradio.cn和台灣網就可以和我們的互動起來。非常感謝駱委員!

 

駱沙鳴:謝謝主持人!謝謝大家!

 

主持人:再見!(稿件提供:海峽飛虹)

 

 

 

  相關連結

  

  點擊進入>>2009兩會特別報道

  

  點擊進入>>更多兩會視頻

  

  點擊進入>>“兩會看兩岸系列訪談節目

  

 
編輯:羅旭婷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