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刊兩岸
字號:
吳瓊開:擴大開放探親政策是兩岸民眾共同心願

  時間:2009-03-12 10:38    來源:台灣網     
 
 

 

   主持人:各位親愛的網友、聽友,您現在收聽、收看到的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海峽飛虹和台灣網視聽中國頻道聯合推出的“兩會”特別節目——《“兩會”看兩岸》系列訪談,今天的天氣非常非常的好,在我們節目中,有幸請到一位嘉賓吳瓊開先生,他來自海南。
   吳瓊開:各位網友,下午好!
   主持人:專業點的稱呼應該是叫吳會長,因為吳會長是海南省臺灣同胞聯誼會的會長。其實跟吳會長溝通的時候,我對他的名字特別上心,因為他的名字叫吳瓊開,“瓊”字就有濃濃的海南味道,然後這個名字還讓我想到另外一個角色,就是謝晉導演的那部《紅色娘子軍》當中的吳瓊花。
   吳瓊開:對,“瓊”是海南的簡稱。
   主持人:也有看過電影《紅色娘子軍》吧?
   吳瓊開:很小的時候就看過。
   主持人:這一次吳會長作為人大代表來開“兩會”,肯定是非常非常忙,今天下午好像是剛開完會。
   吳瓊開:從會場過來。
   主持人:今天是海南團的開放日,但是您參加的是臺灣團。
   吳瓊開:是,我參加的是臺灣團。
   主持人:在會上怎麼樣,有什麼和我們聽友和網友分享的?
   吳瓊開:昨天下午是國臺辦的王毅主任參加我們臺灣團的討論,今天一天也是討論,討論溫總理的報告。今天參加我們團討論的有財政部的,還有發改委的部門領導。
   主持人:應該説大家在會上也交流了自己很多的想法?
   吳瓊開:是的。
   主持人:説到海南和臺灣,它們都是祖國的兩大寶島,它們之間接近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更是讓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姐妹島”。現在很多臺灣人會選擇到海南興業生活,據你們統計現在來海南興業生活的臺灣同胞有大概多少人?
   吳瓊開:在海南定居的臺胞大概有四千人,在大陸來講,定居的臺胞位居第三,第一是福建,第二是廣東,第三就是海南。
   主持人:説到如何讓臺胞在海南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也是海南臺聯工作的重點吧?
   吳瓊開:對,是我們的重點之一,定居臺胞的聯誼、服務、團結是我們臺聯的一個職能;還有為臺商服務,為他們做協調工作也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還有跟島內各界人士的交流交往,還有海外臺胞的聯誼。
   主持人:這麼多年來,臺聯的工作肯定有很多的挫折和困難,在這方面的話,怎樣才能彰顯出我們的熱情不減,讓海南的臺胞在海南生活得很好,工作得很順心?
   吳瓊開:作為生活、工作在大陸的臺胞,我算是定居大陸的第二代,我們臺聯會在開展服務、聯誼、團結臺胞的工作過程中,肯定也會碰到很多的困難,因為我們既沒有錢,也沒有權,主要靠我們的滿腔熱情,靠我們和臺灣有的這種天然的親情、鄉情,靠我們的真心跟我們的臺胞接觸和聯誼,為他們服務。
   吳瓊開:一開始的時候也有一些臺胞對我們不太了解,特別像我們這樣身份的臺胞,有一些從島內過來的臺胞,他們對我們這樣的臺胞還是有點生疏。後來逐步通過交流交往,多次打交道,我們把友情、親情結下來了。
   主持人:其實也是一種做人的工作,人和人之間如何親近起來,如何用你的真心去打動對方的真心。這一次參加人大,您肯定也會有一些議案或者建議,和在海南的臺灣同胞息息相關的一些想法,比方説?
   吳瓊開:我這一次參加大會,帶來了一些建議,其中有一個就是要求中央或者國務院的涉臺部門要促進臺灣當局擴大往臺探親的政策。為什麼提這個建議?臺灣當局在1988年的時候有這樣一個規定,開放三等親探親,它裏面有三個規定:一個是1949年10月份之前,由於當兵或是其他原因,定居在祖國大陸的臺胞,他本人可以回去探親。第二種是定居在臺灣,他在祖國大陸有夫妻和子女、父母的可以去臺灣探親。第三種就是在臺灣島上你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逝世了,你可以去奔喪。也就是説類似我們這樣的第二代臺胞,我們在臺灣有很多叔叔、姑姑、堂兄、堂弟,我們就不能過去探親了。

  在我們祖國大陸定居的臺胞,像我這樣身份的有數萬人,所以我就提這個建議,我們國臺辦、海協會鄭重地和臺灣當局提出來,讓我們這樣身份的人,能夠有去臺灣探親的機會。比如説我的爺爺奶奶,我生出來就沒見過他們,他們去世的時候我還小,那時候兩岸還沒有開放探親。後來這多年下來了,我們改革開放都已經三十多年了,兩岸開放探親也二十多年了,但是我們還不能過去探親。清明節我想去給爺爺奶奶掃墓祭奠也不行,所以很不近人情。所以這次我就提這個建議,能促成這個事,應該是我參加這次會議最大的收穫。
我來的時候,我們海南的臺胞也囑咐我,希望我能把這個事情辦成。像我的父親有八個兄弟姐妹,除了個別親人到過大陸來探親,絕大部分我們都沒見過,未曾謀面,特別遺憾。
   主持人:所以你做的工作對像是在海南生活和工作的三千多臺胞,還包括像您這樣的第二代臺胞,以情感入手,來打動每個人的心。所以我在和吳會長聊天的時候就想,從開始看他的名字就看得出有濃濃的海南味,現在濃濃的人情味也在我的腦海裏散開來。其實吳會長在您當臺聯會長之前,據我所知,您在稅務系統工作,這個轉變挺大的。
   吳瓊開:對,我1979年就在財稅部門工作,國稅局和地稅局一分開,我就在市一級國稅局裏當領導,一直幹到去年,我去年5月份才轉到省臺聯當會長。
   主持人:這個轉變的契機是什麼?怎麼會從稅務部門轉到臺聯的部門當領導呢?
   吳瓊開:去年5月份,我們省臺聯會要換屆,要物色一個領導,原來的領導由於年齡到了,要退下來,要有一個人接班,所以就物色到我了,前兩年已經物色接班人了,但是前兩年都沒有換屆。
   主持人:跟您是籍貫在臺灣有關麼?
   吳瓊開:當然,要當臺聯會長必須是臺胞,我們臺聯會章程有這個規定,我很樂意,但是這個轉變確實有點大,我覺得有這麼幾個轉變:從經濟工作到兩岸和平發展工作。第二個轉變是從基層、局部到省裏工作,畢竟自己原來是在洋浦經濟開發區國稅局局長的位置上調到省一級工作,掌管全省的臺聯工作,也是一個全局的工作。第三個是從基層到機關工作的轉變。我到臺聯工作也是感情所繫,對臺胞的感情驅動我到臺聯來工作,我要不是臺胞,我也不會到臺聯來工作,到臺聯工作,也是找到了感覺,找到了親情、鄉情,所以我很高興。儘管我的很多東西都要從頭越,從頭學,但是我很高興,很樂意為廣大的臺胞服務。
   主持人:您非常熱愛您的工作,我相信參加我們節目的很多網友也非常想和您溝通,記住我們聯繫辦法是www.chinaradio.cn或者是台灣網跟我們溝通。吳會長肯定會告訴你很多海南的消息,告訴你很多海南臺胞生活的狀態。其實更多人一説到海南就會想到新聞聯播前的那一段廣告,要想身體好,常來海南島,所以海南對很多人都有誘惑力,不單純對臺灣同胞有誘惑力。所以就有網友會問,到海南去哪玩感覺特別好?
   吳瓊開:海南處處是美景,到了海南以後東線有東線的玩法,中線有中線的玩法,西線有西線的玩法,景點特別多。但第一次去海南的話,很多旅客都選擇東線,先到三亞、博鰲、興隆、萬寧的猴島這些風景特別出名的地方,特別是三亞,那裏的自然風光很美。海南經過建省二十週年,改革開放三十週年,經過這麼多年的開發建設,應該説硬體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觀,軟環境也是特別好,特別是省委省政府在軟環境方面做得特別好。
  主持人:有網友剛好就問到了我們正在談的問題,網名叫做灣仔,他説吳會長您好,我就是臺灣人,我去過大陸許多地方,就是沒有去過海南,所以特別想讓您告訴他怎麼玩,比如説您剛才説了那麼多的線路,他又只有那麼一點點時間,首選是三亞麼?
吳瓊開:對,就是三亞。
主持人:有一個網友叫飛魚,他説,吳會長那麼遠過來,坐飛機要三、四個小時,問您適應北京的氣候麼?
  吳瓊開:對北京的氣候,我還是不太適應,比較乾燥。但是我在北京讀過書,八三年到八五年讀過書,所以也是經歷過北京的春夏秋冬。
主持人:雖然説氣候不太適應,但是北京的氛圍,尤其春天的感覺您應該還是蠻喜歡的吧?
  吳瓊開:蠻喜歡,來了以後還是和我們的首都同胞歡聚在一起,談論國事,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都特別高興,同時也是比較忙。
  主持人:最主要還是希望自己的議案能夠最終實現。
  吳瓊開:對,我還有一個建議,就是在北京建立一個“臺灣志士紀念館”,作為愛國教育的基地。
  主持人:不錯,很有創意。如果這個提議真的被採納的話,到時候我參觀這個紀念館的時候,我一定會想到我是比較早知道這個提議的。
  吳瓊開:對。
  主持人:在2008年兩岸間發生了很多大事,其中有一件事就是兩岸直接“三通”基本實現,海口是一個直飛點,海上直航港口方面也有海口、三亞、洋浦三個港口。直航之後,會給海南帶來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吳瓊開:直航之後最大的變化是到臺灣旅遊的祖國大陸的居民更多了。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直航後受惠最多的是海南的哪一部分人群?
  吳瓊開:直航之後最受實惠的人群應該是臺商,因為他們往來頻繁,更加省錢、省心、省時間。
  主持人:第三個問題,直航後,您認為海南哪個領域會最先火起來?
  吳瓊開:海南這兩年正在打造國際旅遊島,所以現在海南旅遊的名氣越來越大,直航之後,海南旅遊業會最先火起來。
  主持人:最後一個問題,其實也是眾望所歸的一個問題,因為我們的節目就要結束了,您希望在您的帶領下,未來海南省的臺聯將會實現怎樣的目標?
  吳瓊開:我想未來我們海南臺聯,能夠實現的目標,第一個,居住在海南的臺胞工作生活,越來越多地得到更多的關懷和關心,得到更多的改善,更大的發展。第二個目標是聯誼、團結、服務更多的臺胞來推動兩岸的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吳會長,也祝您的北京之行愉快!
  吳瓊開:謝謝,謝謝各位網友。(稿件提供:海峽飛虹網站)

 

  相關連結

  

  點擊進入>>2009兩會特別報道

  

  點擊進入>>更多兩會視頻

  

  點擊進入>>“兩會看兩岸系列訪談節目

  

 
編輯:鄭紫豪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