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蔡武:災難報道仍需更加客觀

時間:2008-02-26 15:22   來源:中新網

資料圖:國新辦主任蔡武 中新社發 徐曦弋 攝

  針對近期中國大陸遭受雪災後,新聞發佈機構的表現,鳳凰衛視《問答神州》節目不久前專訪了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蔡武。蔡武表示對雪災的新聞發佈情況還是比較滿意的,對於安定人心,對於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眾志成城來抗災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災難報道仍需更加客觀。以下是節目文字節錄:

  吳小莉:在最近的一些突發事件,就是在春運期間的那次雪災,你對雪災的那次新聞發佈情況您怎麼評價?

  蔡武:應該説回過頭來看,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你看涉及到的部委自己主動的要求在最短的時間裏,利用我們這個平臺來向社會公佈受災情況,救災情況。另外各地,像湖南省這次受災比較重,湖南的新聞辦11天,搞了13場新聞發佈會,有的是一天搞兩次;這個對於安定人心,對於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眾志成城來抗災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吳小莉:也有一些媒體再説,常常看到的是大家積極的去抗災這種精神,但是沒有確實看到一個家庭在雪災當中,遇到了什麼樣生活困難?您認可這樣的説法嗎?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不同的思維?

  蔡武:我覺得這個説法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完全,因為實際上我們對於受災情況的了解也是主要通過電視和報道去了解的,看到情況確實很嚴重,但是,這裡面也可能有我們報道的習慣問題。就是一般我們展示,總是想從正面去展示得更多一些。另外,即使是拍到了在相比之下選擇什麼樣的畫面的時候,可能選擇刺激性更小一點的畫面。當然這個是需要改進的。但是並不是説你把那個慘狀報道的越多越好,那倒不一定,因為畢竟對這場災難,我們還是要動員全體人民有信心去戰勝這個災難。

  中國政府應對緊急事件的新聞發佈制度始於2003年的非典,當年的2月12日,一條來自新華社的消息,曾經引起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廣泛關注。該消息公佈,在廣東,非典疫情的感染人數已經上升到了305人,其中有五人已經死亡,然而,此時中國的政府和民眾卻全然沒有料到這場疫情正在向所有的人悄然逼近。從2003年開始,肆虐的病毒在中國內地廣泛蔓延,似乎在一夜之間,北京就成為了繼廣東之後的第二個重災區。2003年4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就非典事件召開了第一次新聞發佈會,然而,所有人得到的消息卻仍然是安全和有效控制。

  之後,原中國衛生部黨組書記張文康和原北京市委副書記孟學農被免職,在第二天的新聞發佈會上,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出面承認僅北京市的確診非典病例已經達到339例,而5天之前,官方公佈的這個數字僅為3例。

  4月20號的那次新聞發佈會就是高強部長朱慶生副部長他們舉行的非典發佈會,一百多家媒體,把我們這個地方擠得水泄不通,説明大家對於這個資訊的需求空前的強烈。而這個權威資訊的發佈很快就使全國的抗擊非典的形式發生了積極影響,因為它準確的傳達了中央的政策以及疫情的情況,以及如何防止疫情的努力等等。那麼,這個事情就很深刻的教育了我們,非典後,我們就全面的推開建立新聞發佈制度。

  以下為節目全部內容:

  2008年2月1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聯同發改委、民政部、鐵道部、交通部和民航總局舉行發佈會,介紹了為應對雪災所做的資源、運輸等保障工作。而在隨後的五天之內,他們又為應對災情接連舉行了3場新聞發佈會。2008年的2月15日,我有幸借這個時機約訪到了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主任:蔡武。而就在我們相約問答的之前一天,國新辦剛剛在結束春節假期後,再次聯同多個部門,發佈了中國政府的下一步救災和市場保障工作。

  主持人:您剛剛講到新聞發佈的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關鍵時刻就是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在最近期的突發事件就是春運期間那場雪,您對那次雪災的新聞發佈的工作您怎麼評價。

  蔡武:我覺得是非常滿意的,你看像涉及到的部委,發改委,交通部,鐵道部,民航,民政部,自己主動的要求在最短的時間裏,利用我們這個平臺,來向社會公佈這個災情的情況,另外各地像湖南省,湖南省這次受災比較重,而湖南的這個新聞辦和新聞發佈,在這個抗災的過程中間起到很好的作用,11天搞了13場新聞發佈會,有的是一天搞兩次,這個對於安定人心,對於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眾志成城來抗災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中國政府應對緊急事件的新聞發佈制度,始建於2003年的非典。

  當年的2月12日,一條來自新華社的消息曾經引起了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廣泛關注。該資訊公佈:在廣東,非典疫情的感染人數已經上升到了305人,其中有5人已經死亡。然而此時,中國的政府和民眾卻全然沒有料到,這場疫情正在向所有的人悄然逼近。

  從2003年4月開始,肆虐的病毒在中國內地廣泛蔓延,似乎就在一夜之間,北京就成為了繼廣東之後的第二個重災區。

  2003年4月3日,中國衛生部就非典疫情召開了第一次新聞發佈會。然而,所有人得到的消息卻仍然是安全和有效控制。於是一時之間,不明來源的小道消息使得中國民眾人心惶惶,各種猜測和謠言四處流傳。

  2003年4月20日,原中國衛生部黨組書記張文康和原北京市市委副書記孟學農被免職,在第二天的新聞發佈會上,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出面承認:僅北京市的確診非典病例已達到339例,而5天之前,官方公佈的這個數字僅為37例。

  蔡武:四月二十號那次發佈會就是高強部長,朱慶生副部長他們舉行的非典那個發佈會,一百多家媒體,把這個我們這個地方擠得水泄不通,就説明這個空前的,就是大家對這個資訊的需求是一種空前的,而這個資訊,權威資訊的發佈,很快就使全國的抗擊非典的這個形式,因為它準確地傳達了中央的決心,政策,以及疫情的情況,以及如何防止疫情的這種努力等等,全面做介紹,那麼這個事情就很深刻地教育了我們,所以在非典之後我們就全面地推開,建立這個新聞發佈制度。

  蔡武告訴我,在非典之後,衛生部曾借鑒國外經驗,制定了突發事件的新聞發佈程式,其中甚至包含了需要諮詢的專家名單和媒體的聯繫方式。

  一年多後,這套機制便初顯成效。2005年10月18日,湖南湘潭的9歲男孩賀某因"發熱、咳嗽"等症狀住進醫院。28天后,衛生部正式對外界發佈,賀某被確診為中國內地首例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隨後,衛生部又及時通報了在中國其他地區的感染者資訊,並請出專家進行防治宣講,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公眾恐慌。

  主持人:過去在災情發生的時候通常大家會想到的主要是救災,對於這個資訊發佈倒沒有想到這麼多。

  蔡武:這是很大的一個變化,前幾年的時候,一齣現一些突發事件的新聞發佈,跟不上,甚至有些地方他怕這個事情,如果有一些負面的影響,會影響到當地的一些這個政績結果呢沒有想到,這個現代資訊社會啊,一些突發事件發生之後,一些情況你想捂是捂不住的,你不去做權威的這種資訊發佈,那麼就可能會被謠言,會被小道消息替代了,我記得有一個省裏頭曾經發生過一個,發生過一個案子,可能大概是一個牽扯到一個服務員,非正常死亡的一個案子,因為這個事情調查處理肯定得有一個過程,所以拖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在這一個月的時間網上各種各樣的傳聞,就把這個事情説得非常的邪乎非常玄,結果到最後呢,權威部門做了鑒定之後呢完全否定了前面的這種傳言,但是這個時候呢,已經晚了,就是這個網民,對這個權威部門的鑒定不相信了,因為已經炒了一個月了,

  蔡武:所以後來越來越把握這個規律之後呢,我們國務院就要求在應急事件的處置預案中間,一定要在現場就設立權威資訊發佈,要爭取在第一時間,能夠把這個權威的資訊發佈出去,哪怕這個資訊是不完整的,比如哪一個地方發生礦難,究竟死了多少人,究竟有多少人傷你也不知道,你也講,第一發生了礦難,第二現在究竟有多少人目前還不清楚,正在調查中間,一個小時以後你可以再發佈第二次,三個小時你可以再發佈第三次,這樣的話呢,你就用一種權威的資訊,它是會起到安定公眾的滿足他的知情權,又安定公眾心情的這種作用,所以極大的擠壓了這種謠言和小道消息傳播的空間。

  回顧蔡武的求學和工作履歷我們不難發現,他的人生始終與新聞和外交密切相連。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在甘肅做過煤礦工人,他説那時候的自己就很喜歡舞文弄墨,經常投稿,後來成為了《甘肅日報》的通訊員。在恢復高考之後的1978年,他的第一志願就填寫了北京大學的國際政治專業,最終如願以償。畢業後,他曾先後在北京大學和共青團中央工作, 擔任過團中央國際聯絡部部長、團中央常委和全國青聯副秘書長。而也正是在那段時期,他開始越來越多地出訪國外,與中國的對外交流和宣傳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蔡武:我記得1988年還是哪一年,88年,我去墨西哥訪問的時候,我對墨西哥的青年朋友提出説,媒體想採訪我,他們對中國情況很感興趣我就答應,結果那天我進到那個會場的時候發現幾十台錄影機對著,我第一次見那麼大的場面。

  主持人:88年。

  蔡武:88年,但是我,後來我介紹情況什麼他們報道也很好的,從這些經歷中間使我認識到其實媒體對我們進行國際交流對於溝通其實非常重要,這也就奠定了我到國務院國新辦以後直接和媒體打交道,我感覺這是非常難得的一個機會,我過去的積累起作用的。

  主持人:你曾經説過新聞發言人是很風光的行業其實是個很辛苦的行業。

  蔡武:是,我是講到我和這個美國的原來的副國務卿,他是負責公共外交的,我到美國訪問的時候進行交談,問她有什麼體會,她説有時候記者提的問題使你恨不得鑽到桌子底下去,但是你還要面帶笑容的回答他的問題,我説這個和我的體會一樣,記者呢任何時候都不要和記者發生衝突,其實沒有什麼不可以回答的,你只要找好這個切入點,儘管記者提問題是難度很高的問題,但是你要善於從記者提問題的角度來理解,他真正想了解的是什麼東西。


  領導人不説就不會錯,但是不説是更大的錯

  2007年12月2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年末新聞發佈會上,在談到中國新聞發言人的"職業風險"時,蔡武曾説:"迄今為止,在中國政府的上百位新聞發言人中,並沒有一位因為説錯話,或是説話不當而受到處罰"。

 

  蔡武:我們很多領導包括我們一些發言人,一旦錄影機對著他呢,平常侃侃而談,一對著錄影機鏡頭就緊張,甚至語無倫次了,包括我們為什麼我們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這些領導不願意接觸媒體,或者説他主要是怕説錯話,為什麼怕説錯話呢,就是過去大概在中國的政治文化環境中間,這個説了錯話是,是比較危險的,所以後來我們有很多的這個,有過同對外打交道經驗的同志們一起議論,我們要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使我們各級領導敢於面對媒體,你難保鏡頭對著他,幾千瓦的燈對著他打著他,一緊張,如果話真説錯,真説錯也不要苛求他,改了就是了嘛,

  主持人:今年在廣東省開兩會的時候,汪洋書記他對著很多的政協委員,包括媒體在內説了一段話,他説我是新來的領導,還沒有了解情況,你們一定要我説話,就要容許我説錯話,不然的話我就得照本宣科,説的是已經有文字的東西了。

  蔡武:對,如果沒有這樣寬鬆的環境呢,他老擔心自己説錯話,他就不説,不説就不會錯嘛,但是不説我認為是更大的錯。

  蔡武告訴我:截止2007年底,中國內地的所有省、區、直轄市以及國務院的74個部委都建立了新聞發佈和發言人制度。而包括北京奧組委在內的12個部門則會以季度或月份為週期定時定點發佈新聞。2007年12月27日,國新辦再次公佈了各新聞發言人的名單和聯繫方式。

  為何建議國防部進行新聞發佈制度化

  主持人:曾經我們在06年的時候發佈一個名單,但是也的確有記者打電話沒有辦法找到人,這種情況您也提到説因為我們的落實還不夠到位,所以會加強監督。

  蔡武:這是我們今年的一個重點的工作,儘管我們知道在我們國家現在這個行政管理體制下面,大部分現在大部分部委的新聞發言人目前還是兼職的,大部分是綜合部門的司局長承擔,辦公廳主任,法規司司長,是兼職的,所以他手下的工作人員為他做新聞發言人工作的工作人員大部分也是兼職的,那麼既然這個制度草創已經建立起來了,我們逐漸要求它規範化,哪怕是一個人,你也得有這個機構,我們既然向媒體做了承諾,就是任何時候,媒體記者需要找我們的發言人,都應該和他的機構聯繫上,再有一個今年是奧運會,馬上奧運會期間,奧運會期間幾萬名記者來,可能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求所有的新聞發言人,和新聞發言人的辦公室要24小時都有人,能夠隨時解答新聞界朋友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2007年5月25日,美國國防部公佈了200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力量報告》,該報告認為:中國正在進行全面的軍事轉型,其近期著眼點是為應對潛在的臺灣衝突,而遠期則是為了實現地區和全球目標。同時他們也推測,中國真正的國防費用應該為官方公佈數字的2-3倍,其實在最近很多年來,中國的軍費開支就一直是西方各國爭論的話題。曾有不明來源的數據和方法推測,這個數字應是官方數字的10倍。而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中國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軍費開支國。

  主持人:我曾經聽過就是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國防部進入新聞發佈制度化的階段,現在進行的如何.

  蔡武:我們在調查國際輿情過程中間發現,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國防建設,軍隊建設的情況是高度關注的,而且這也是國際上經常有産生一些誤解,甚至有一些中國威脅倫主要的方面,內容的方面,實際上我經常和外賓講,你們在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地方看到我們的發展,確實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你們在中國再東西南北走一百公里,你就可以發現發展的差距,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我們中國在未來這些年我們還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為我們徹底擺脫貧困,實現均衡的發展,實現科學的發展任務還很艱巨,我們不去,還沒有精力或者説我們不去想我們還要在世界上爭奪什麼,和什麼國家爭奪霸權這不可能的,所以你不要把他當成威脅。

  2007年3月4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新聞發言人姜恩柱披露:中國國務院提請會議批准2007年國防預算為3509.21億元人民幣,約合449.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8%。蔡武對我説,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國防費的絕對值不足美國的十分之一,而它在國家財政支出中所佔的比例、與國民生産總值的比值等數據也都遠低於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

  蔡武:我們這幾年的軍費每年是從比例上開始有增長,增長主要考慮到我們中國的物價,通貨膨脹的因素,物價的因素,另外我們部隊還有一個特殊的,我們部隊還有一大批退休的,離退休的這個軍人的供養還是部隊來承擔的,還是部隊來負責的,以及我們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在防禦性的我們的軍隊裝備,我們要更新,裝備更新,高科技的裝備更新,這也是需要,它也是需要花錢的,不像過去的小米加步槍的,它是需要的,其實我們做的這些事情沒有什麼可以隱瞞的,所以在這樣一種認識的條件下,我們鄭重的向國防部提出這個建議。

  按照以往的慣例,中國政府將在2008年發佈兩年一度的國防白皮書,而蔡武也告訴我説:在2008年中國國新辦還將有可能發佈涉及氣候變化、法制建設、科技政策、藥品監管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白皮書。

  主持人:國防白皮書是國防部來主導還是國新辦參與。

  蔡武:我們參與,我們提議我們參與然後由國防部組織專家為主,當然也有地方的,其他方面的專家,研究國際問題的專家在一起,來起草,起草了以後經過國防部的審議,主管領導通知審批,最後以我們的名義發表的,

  2005年8月,蔡武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一職調任中國國務院新聞辦任主任。當年的12月,新上任的他首次與中外記者正式見面。記得當時曾有境外媒體評價他言談機智又不失幽默,讓正式的場合變得輕鬆。而也正從那時起,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把蔡武稱作為"中國政府的公關總領"和"中國的形象大使"。回首兩年多來的任職經歷,這位形象大使告訴我,他最深的感受,是今天的中國,已經越來越自信,不會再對世界之'問'輕易説'不'了。他同時也説,2008年,中國還將會有更多的精彩告訴世界,處處是機遇,但也充滿了挑戰。

  主持人:您曾經提到向世界説明中國是非常不容易的,兩年多之後的今天,您怎麼看您現在這個位置,用什麼樣的方式,向世界説明。

  蔡武:這個趙啟正主任在位的時候提出向世界説明中國這個命題呢,是一個非常好的命題,他一個詞改變了過去我們過去講宣傳中國,宣傳,其實在英語裏頭不是她們好的一個詞了,所以縣城實際説明中國,這説明瞭我們一個心態的變化,所謂説明就是把真實的情況,全面的情況,準確的做出這個傳達,宣傳有可能就是説的好的多一點,是吧,有時候可能會有偏頗,為什麼必須這樣呢,當代中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而中國和當代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的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我們必須給世界一個完整的中國,使他了解到一個完整的中國。另外我們也要針對國際上國際輿論上,一些別有用心的,少數敵對勢力給我們製造的負面的輿論,妖魔化中國的東西我們要澄清事實要批駁謠言,我們要説明真相使大家了解真實情況。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