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江澤民對臺八項主張發表十一周年
字號:
專家:江澤民對臺八項主張具有重大意義

  時間:2006-01-26 08:35    來源:     
 
    江澤民同志1995年提出的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是11年來指導大陸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獻。八項主張作為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現在和將來都將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

  11年來,祖國大陸進行了多次反對“臺獨”勢力分裂活動的鬥爭,堅定地捍衛了一個中國的原則。我們進行了反對李登輝“兩國論”的鬥爭,也進行了反對陳水扁“一邊一國論”的鬥爭。對島內“臺獨”勢力利用“公投”、“制憲”、“正名”、“去中國化”等進行分裂活動,我們也進行了堅決的回擊,沉重打擊了“臺獨”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捍衛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地位。

  11年來,祖國大陸不斷推動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發展,不以政治分歧去影響、幹擾兩岸經濟合作。因為只有通過交流,才能增加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增進兩岸人民之間的溝通與了解,減少誤解和敵意,增加信任和信心,構建一個健康、和諧、合作、雙贏的兩岸關係,造福兩岸人民。10多年來,兩岸經貿交流快速發展。1995年,兩岸貿易總額僅有178.8億美元,到2005年,已經達到912.3億美元,大陸已經成為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隨著兩岸經貿聯係的日益密切,兩岸人員往來也日益頻繁。1995年,臺灣同胞到大陸有153.23萬人次,2005年,則達到430萬人次左右。大陸居民赴臺也從1995年的4.21萬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約16萬人次。兩岸交流與往來的持續發展,加強了兩岸經濟、文化關係,促進了兩岸的融合,拉近了兩岸人民心理上的距離。

  隨著島內政局與兩岸關係形勢的不斷發展,大陸的對臺政策也不斷與時俱進。去年3月,胡錦濤提出了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四點意見是對八項主張的繼承和發展,是指導新時期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四點意見和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突出表明祖國大陸在解決臺灣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和極大誠意,體現了關愛臺灣同胞的親情和善意,既是大陸對臺政策的一貫強調和重申,又是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新宣示、新闡述、新思維,已經並將繼續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自去年以來,兩岸關係發生了許多微妙變化。從臺商春節包機順利成行,到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秘書長李亞飛赴臺吊唁“海基會”已故董事長辜振甫,從《反分裂國家法》的通過到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訪問大陸,並與胡錦濤總書記達成多項共識,以及共識的逐步落實,兩岸互動呈現出嶄新局面,臺灣民眾對發展兩岸關係有了新的體認和期許。尤其是祖國大陸相繼推出一係列務實、靈活、柔性、惠及臺灣同胞的新舉措,受到兩岸同胞的認同和歡迎,推動著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大陸對臺政策更加主動,更加靈活,不僅緣于祖國大陸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自信心不斷增強,還緣于對島內民意脈動的準確把握。

  近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會見臺商代表並發表重要講話,不僅鼓勵臺商來大陸投資、興業,還呼吁促進兩岸直接三通。同時,他重申凡是對臺灣同胞有利、對兩岸交流合作有利的事,大陸就要辦好。這個講話無疑是在宣示:大陸將繼續推動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政策,堅持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動搖。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給兩岸關係帶來了祥和的春風。

  而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在今年的元旦講話中,不僅提出了“新憲公投”,鼓吹“大陸軍事威脅論”,還提出對兩岸政策進行“積極管理”,完全背離島內主流民意。這表明新的一年兩岸關係仍不樂觀,現階段反對“臺獨”分裂勢力的鬥爭依然十分嚴峻。但是,兩岸人民需要加強往來,兩岸經濟需要合作與雙贏,兩岸關係需要穩定與發展,這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大趨勢。

  (作者孫雲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

  《人民日報》 (2006年01月26日 第四版)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