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江澤民對臺八項主張發表十一周年
字號:
紀念“江八點” 臺學者:對臺政策的延續和發展

  時間:2006-01-24 15:44    來源:     
 
    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發表了八項對臺政策的主張,這就是臺灣一般稱之的“江八點”,內中有幾段非常精彩而且獨特的闡述與建議,即使經過了十一年漫長的歲月,讓許多臺灣民眾至今仍然感到“言猶在耳”:

     首先,對很多臺灣民眾來說,這是一篇沒有傳統八股內容的感性談話;加上它被選擇在春節除夕的時刻發表,更是一份充滿濃鬱親情與鄉情的講話。

     其次,在“江八點”里,處處可看到以“中華民族、相同血緣”動之以情;以“歷史傳統,共同記憶”曉之以理。最能說明前者精神的是江澤民說:“二千一百萬臺灣同胞,不論是臺灣省籍還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國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以及“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創造的五千年燦爛文化,始終是維係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至于呈現“後者”風貌的,則是在“江八點”的前言部分,提醒了臺灣如何經由中國對日抗戰的勝利而重歸中國版圖,說明了“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緣由。當然,整篇談話中最精彩的一段是“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短短的八個字道盡了中共中央對臺政策的用心,以及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十三億中國人共同的心聲。

     最後,是江澤民創造性的建議:包括兩岸領導人會晤;歡迎臺灣各黨各派人士前往大陸參觀訪問;以及“對于臺灣同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係,我們不持異議”。江澤民也有具體性的建議,包括:“在和平統一談判的過程中,可以吸收兩岸各黨派、團體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雙方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要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將繼續長期執行鼓勵臺商投資的政策”,展現了中共中央在對臺工作上的務實。當然,江澤民更重申一貫的立場與原則,這包括了在前言部分提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以及在八項主張內容部分提及的“一個中國原則”、“和平統一談判”,以及“加速實現直接‘三通’”。

     其實,在“江八點”中有很多具有前瞻眼光的主張。譬如:“我們黨和政府各有關部門,包括駐外機構,要加強與臺灣同胞的聯係,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關心、照顧他們的利益,盡可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十年之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提出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也就是臺灣俗稱的“胡四點”。胡錦濤重申“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特別強調:“只要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大陸“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並且一定努力做好,這是我們對廣大臺灣同胞的莊嚴承諾”。

     胡錦濤在談話中提到“臺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的問題”與兩岸客運包機從節日化發展到常態化,實際上,大陸做的比講的更多:這包括了為臺胞提供簽證的便利、臺生就學優惠、臺灣水果零關稅、開放大陸人民前往臺灣觀光以及優惠貸款臺商等措施都陸續展開。若再加上對臺灣贈與熊貓一事,更可見到兩岸民間感情的水乳交融。

     胡錦濤的四點意見中,處處可看到他傳承了中共歷來對臺工作的原則與立場,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以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等等。“胡四點”與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1981年“葉九條”、1983年鄧小平談中國大陸和臺灣和平統一設想和1995年“江八點”一脈相承。

     更清楚地說,“胡四點”是“江八點”精神的延續和發展。除了前面已經提及對臺灣同胞的有利措施之外,胡錦濤提出的重要主張還包括:

     一、將江澤民所說歡迎臺灣各黨各派人士前往大陸參觀訪問的構想,在“胡四點”中具體化為“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不管是什麼人、什麼政黨,也不管他們過去說過什麼、做過什麼,我們都願意同他們談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問題”。接著在2005年就進行兩岸的“政黨交流”,促進了國民黨主席連戰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來訪,這真可謂之歷史新頁的締造。

     二、為了貫徹“江八點”與過去重要文件中都提過的要“加速實現直接‘三通’”,胡錦濤在四點意見中又提出兩岸客運包機要從節日化走向常態化的構想,而且他的靈活彈性做法更折服了很多期待他在兩岸關係中有所突破的臺灣同胞。

     今天,“江八點”已經邁入第十一個年頭,我們紀念這篇重要文獻之際,也欣慰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對臺政策,仍然承繼了“江八點”的精神,並能將很多構想逐步實現。對兩岸來說,一脈相承當是穩定的泉源,但期待新突破應是另一種發展的動力。【邵宗海(臺灣)作者為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大陸所教授、前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