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同志于1995年春節前夕發表的《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重要講話(以下簡稱八項主張)已經過了11個年頭。今天我們重溫他的講話,仍然覺得十分親切。其重大的意義,隨著歷史的演進,更加突顯出來。
八項主張的發表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1987年兩岸同胞長期隔絕的狀態被打破後,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迅速發展。1993年4月舉行了著名的“汪辜會談”,標志著兩岸關係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李登輝加緊制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分裂活動,支持、縱容“臺獨”勢力,阻撓兩岸直接“三通”和交流交往。江澤民同志在科學分析臺灣局勢和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深入思考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在新形勢下的運用和發展,深刻總結了10多年來所形成、積累的寶貴而豐富的經驗,提出了一係列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發展兩岸關係、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新論斷、新政策。八項主張是解決臺灣問題的一部綱領性文件,無論過去、現在或可預見的將來都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回顧過去10多年來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歷程,可以發現,八項主張所揭示的某些規律已經並將繼續產生重大影響,發揮著指導作用。例如,從“和平統一”的方針和目標出發提出了“要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不以政治分歧去影響、幹擾兩岸經濟合作”的論述。一方面,祖國大陸各級政府積極貫徹落實八項主張,各地都加大了對臺招商引資力度,認真改善投資環境,切切實實地做好臺商的服務工作;另外一方面,廣大臺商尤其是臺商企業在八項主張發布後深受鼓舞,對中央政策有了進一步深入了解,大大增強了投資大陸的信心,大規模投資活動明顯上升。1996年,1億美元以上的投資項目就有10多項,給1995年後李登輝推行的“南向政策”和“戒急用忍”以有力打擊,到1997年前後,兩岸經濟關係更趨緊密。又如,從關心臺商的切身利益、為他們創造安居樂業的生活和經營環境、落實“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出發,八項主張中提出了“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將切實維護臺商的一切正當權益”的論述,促進了祖國大陸保護臺商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健全,廣大臺商也在大陸良好投資環境中得到快速發展。這些成果的取得,八項主張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2005年3月4日,胡錦濤主席發表了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以下簡稱四點意見),這是對江澤民同志八項主張的繼承和發展,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臺政策的一貫性和連續性,同時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表現出極大的靈活性和務實性。2000年陳水扁上臺之後,推行一係列“去中國化”政策,妄圖通過“公投制憲”來實現法理“臺獨”。胡錦濤主席的四點意見全面、深刻地分析了兩岸關係面臨的嚴峻形勢,體現了反對“臺獨”分裂的堅強意志和爭取“和平統一”的最大誠意,並深化和細化了“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胡錦濤主席四點意見發表之後不久,《反分裂國家法》在全國人大高票通過,國親新三黨領導人相繼來訪,兩岸政黨交流展開,多項有利于臺灣人民的舉措相繼出臺,兩岸關係中有利于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的積極因素在增加,有利于兩岸關係向和平穩定方向發展的勢頭也在增強。
近日,胡錦濤主席在福建會見臺商時再次重申,只要是對臺灣人民有利的事,我們一定要盡力去做好,並且強調要加快推進兩岸“三通”,繼續發展兩岸經濟關係,因為這對臺商有利,對臺灣人民有利,再次表達了大陸人民對臺灣同胞的深情厚誼和手足之情,這也是四點意見精神的具體體現。目前,兩岸關係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江澤民同志八項主張,胡錦濤主席提出的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是指導當前對臺工作,推動兩岸關係進一步朝和平穩定方向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劉震濤(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