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六日電 (記者 路梅)由全國臺灣研究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紀念江澤民同志八項主張重要講話發表十一周年”學術座談會,二十六日在此間舉行。二十多名專家學者發表了各自看法。
“八項主張”是承前啟後的關鍵一環
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許世銓指出,十一年前,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重要講話,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鄧小平提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基本方針的全面闡述,表達了我們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和在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過程中的基本政策,是一個全面論述對臺方針政策的歷史性文件。這個講話指導了過去十一年的對臺工作並取得了重大成效。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徐博東指出,從鄧小平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江澤民的“八項主張”,到胡錦濤的“四點意見”和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構成了中共對臺政策發展的三個重要里程碑。而江澤民的“八項主張”是這三大里程碑中承前啟後的關鍵一環,作為中央對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後仍將發揮指導作用。“八項主張”代表了中國第三代領導集體在指導對臺工作中的重大貢獻。
“八項主張”的兩創新、三規律
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嘉樹指出,“八項主張”有兩點創新。一是一改過去“一次性解決臺灣問題”的思路,提出分階段分步驟解決臺灣問題,即先結束敵對狀態,後談其他問題。十一年來這個思路又有了一些新的發展,包括現在中央提出兩岸可以談建立軍事互信,跟泛藍政黨領導人談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架構等等,都是在這個思路中豐富發展起來的,這種思路符合臺灣的實際情況,也使我們重視臺灣問題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臺灣內部政局變化。其二是提出通過談判結束敵對狀態,雙方共同規劃兩岸發展的未來,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從而尋求一個共議統一的雙贏的方案,和對中華民族最有利的和平解決的方式。這對今後解決臺灣問題仍然是有很強烈的指導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助理朱衛東認為,縱觀中央對臺方針政策發展和演變,可以發現三個規律。一,連續性。從鄧小平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江澤民的“八項主張”到胡錦濤的“四點意見”,都體現了中央對臺工作一脈相承的原則堅定性。都在歷史的不同時期發揮不同作用,都是特定時期全國人民乃至黨和政府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件。二,發展性。中央的對臺政策始終是根據形勢的發展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在堅持原則的堅定性的情況下,根據形勢的變化調整,體現出策略的靈活性。胡錦濤的“四點意見”就是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前幾任的對臺方針政策。三,務實性。中央對臺政策的調整絕對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無源之水。調整和發展的基礎是是向著有利于中華民族的發展、有利于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有利于老百姓的方向邁進,根據形勢發展不斷進行務實發展。這種調整的基礎是客觀的需要、人民的期待。
與會學者指出,二00五年兩岸關係出現了良好的態勢,是長期堅持貫徹江澤民“八項主張”的結果。胡錦濤提出在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四點意見,是在“江八點”基礎上對臺工作的創新,是對臺政策與時俱進的體現,也是今後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現在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善意有了越來越具體的感受,相信在“江八點”和“胡四點”精神的指引下,今後的對臺工作一定會出現新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