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上海1月26日電(記者季明 潘清)上海各界連日來舉辦多項活動,紀念江澤民“八項主張”發表11周年。
1月25日,上海市臺灣研究會、上海臺灣研究所和上海東亞研究所主辦紀念江澤民同志《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講話發表11周年暨汪道涵對臺思想學術研討會。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趙啟正、上海市有關方面負責人、離退休老領導和汪老親友、身邊工作人員以及涉臺研究機構與部分高校的專家學者40余人出席會議。
與會專家認為,鄧小平同志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確立了中國共產黨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江澤民同志提出的“八項主張”進一步明確、豐富了中共對臺方針的內涵;去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的“四點意見”是對江澤民同志“八項主張”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時期指導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件。事實已經證明,中共對臺方針政策的確立與發展在兩岸關係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與會學者和曾在汪老身邊工作的同志也在會上深情緬懷汪道涵同志,並就其對臺思想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地位和影響進行了研討。與會者認為,汪道涵同志提出的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86字”,從歷史觀與發展觀的視角出發,闡述了當前處理兩岸爭議的原則立場,是對統一理論的深化,體現了高度的原則性與務實的靈活性,成為中共對臺方針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會專家學者表示,面對臺海局勢的變化,要進一步貫徹“八項主張”和“四點意見”,進一步反對和遏制“臺獨”,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加強兩岸的交流交往,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祖國的和平統一。
1月26日,臺盟上海市委和上海市臺聯聯合召開了“在滬臺胞紀念江澤民‘八項主張’發表11周年”座談會。
曾是臺灣少年團團員的78歲老臺胞黃莘說,紀念江澤民“八項主張”發表11周年之際,又恰逢中華民族傳統的新春佳節,我們更加思念遠在海峽對岸的故鄉親人。“臺灣自古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年臺灣人民曾頑強反抗外來侵略,”黃莘說,如今祖國經濟發展、綜合國力增強,令臺灣同胞感到有了堅強的後盾,“我們堅信臺灣回歸的偉大使命一定會早日完成。”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廖志豪說,2005年是有著重大歷史意義的一年,對臺工作取得了巨大收獲。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和新黨主席先後訪問大陸,充分說明我們對臺灣人民所作的工作是切實有效的,也得到了廣大臺灣同胞的讚同和認可。大陸推出的一係列對臺政策也證明了我們在做臺灣人民工作中充分考慮了臺灣同胞的利益和感受。
靜安區城建配套發展公司總會計師鄭南越也是一位臺胞。他說,幾年前他曾隨上海市工商聯赴臺灣考察,感受到臺灣同胞對祖國深深的認同感。在與大陸臺商的往來與合作中,他也感受到臺商們對祖國統一的向往,“這是我們開展‘寄希望于臺灣人民’工作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