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國背包客説,如果在春運期間與中國近2億人次的洶湧人潮共乘火車,那是終生難忘的經歷。
“與美國的3億人口相比,13億中國人實在是個龐大的群體。”美國人查爾斯 鮑爾去年用12天遊歷了中國。在他看來,中國最令外國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人口之多——無論是古老肅穆的北京天安門,還是高樓林立的上海外灘,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以佔世界1/10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1/5的人口,以佔世界1/4的勞動力打造出最大的“世界工廠”。但是,輝煌背後,中國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巨大的人口壓力始終如影隨形。
“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中國領導人常常這樣向世界介紹中國。溫家寶總理更是有一個形象的描述:“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很大的問題。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無論中國人口發生怎樣的變化,都會給世界帶來巨大影響。因此,當1995年萊斯特 布朗的《誰來養活中國?》一書出版時,其引起的轟動之大也就不足為奇了。
事實上,60年前,尚在襁褓的新中國就遭遇了同樣的質疑。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曾預言:“由於中國人口過多,沒有任何一個政府能夠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雖然這些預言都沒有成為現實,但也絕非危言聳聽。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社會秩序和國民經濟逐漸恢復,中國人口在此前數十年的停滯之後迅速走出低谷,開始猛增。1953年新中國的第一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人口已逾6億,這大大超過了中國人“四萬萬同胞”的固有觀念。
短短10年之後,這一數字又被迅速改寫為7億。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國人口已擴張到10億。僅僅30多年,中國的人口規模便翻了一番。
人口的急劇膨脹,使得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更加嚴重。空前的人口負擔和資源消耗,使中國面臨歷史上最為嚴峻的挑戰。
合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成為中國的當務之急。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全面推行計劃生育,1982年定為基本國策,2001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使之成為國家的法律。
30年來,中國的人口政策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崛起——2008年中國每人平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據測算,如果不實行計劃生育,這一數字將只有2200美元,每人平均耕地、糧食、森林、水資源、能源等也將比目前減少20%以上。
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對於百姓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家庭儲蓄增加了,生活水準提高了,貧窮減少了。在聯合國提出的千年發展目標中,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人類發展指數提高最快的國家。一系列數據提供了有力的證明:中國每人平均期望壽命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5歲提高到目前的73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孕産婦死亡率降至十萬分之34.2,嬰幼兒死亡率也降低到千分之14.9,均處於發展中國家先進水準。
“通過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為世界人口增長率的下降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聯合國人口司司長哈尼亞 茲羅特尼克高度評價中國在人口事業上取得的成就。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機構認識到,中國所堅持的人口政策,不僅讓中國受益,也讓全世界受益。如果沒有中國在人口領域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當今世界人口的數量將難以想像。堅持計劃生育政策的中國,已成為全球人口爆炸的主要“制動器”。中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實行計劃生育使得中國在30多年間少生了4億多人,並使世界60億人口日推遲4年到來。
在實行計劃生育的同時,中國更是採取“發展”的辦法應對人口增長這一“天下第一難題”。“靠自己的力量養活中國人”,一直是新中國政府的堅定目標。
近60年來,中國GD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長,這在全球是絕無僅有的。而經濟總量增加77倍。到2008年,中國糧食産量由1949年1.13億噸增加到5.28億噸,增長了近4倍,而同期人口增長了2倍。中國人不僅養活了自己,而且民生不斷改善,特別是絕對貧困人口從30年前的2.5億減少到1500萬,足足減少將近16倍。
經濟學家認為:中國60年來巨大的成就,都是建立在人口巨大基數之上,這不能不説是“一個奇跡”,因此,中國的發展“也就更顯得難能可貴”。
時至今日,中國“人口問題”又出現新的挑戰:中國白髮族今後將以每年800萬人的速度增長。隨著2030年前後中國人口達到峰值的15億,中國將平均每2個勞動年齡人口贍養1名老人,中國不得不面對老年人口增長高峰的衝擊,整個中國將感受到“老齡社會”的沉重壓力。
有外國媒體説,人口的迅速老齡化將“窒息”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蘭德公司的報告《2020年,中國會非常窮》更加聳人聽聞:“如果沒有特效的新政策,中國的經濟在那個時期(2020年)就會狠狠地撞墻。”
雖然此類“預言”不再新鮮,但中國政府依然高度警惕,並表示將繼續以“發展”的思路直面挑戰。著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便是舉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