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 -- 經濟科技

中國水電能源開發利用成效顯著 裝機容量世界第一

時間:2009-09-03 11:14   來源:中新網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日電 題:中國水電能源開發利用成效顯著 裝機容量世界第一

  中新社記者 閆曉虹

  中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佔世界第一,然而如此豐富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僅開發三十六萬千瓦,等同一窮二白。截至二00八年底,中國水電總裝機容量已達到一點七二億千瓦。

  僅用短短八年時間,中國即實現水電總裝機容量比建國五十年的總和翻一番的超越,水電能源開發利用率也從改革開放前的技術可開發量不足一成提高到三成。

  國家能源局稱,水電作為清潔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佈局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以及建國初期生産力水準比較落後,改革開放前中國的水電建設相對較慢。改革開放後,中國水電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平均年投産量逐年上升。進入新世紀,水電建設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繼續加大開發力度的同時,中國水電實現水電健康有序開發。二00四年九月中國水電總裝機容量突破一億千瓦大關,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國家。

  六十年來,特別是近三十年,中國水電機電裝備有了顯著進步,前後經歷了劉家峽、龍羊峽、岩灘、廣蓄等一批單機容量三十萬千瓦級機組投入運作後,單機容量四十萬千瓦的李家峽,單機容量五十五萬千瓦的二灘,特別是三十多臺單機容量七十萬千瓦的三峽、龍灘機組順利投産。而正在建設中的溪洛渡、向家壩、拉西瓦、白鶴灘、烏東德等電站,單機容量從七十萬千瓦向著一百萬千瓦機組發展。

  在遵循自主創新的戰略方針下,中國大型水電機組的製造能力和水準正逐步達到世界先進水準。據介紹,三峽工程左右岸二十六台發電機組中有八台是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全國産化機組,中國大型水電機電裝備製造業僅用了短短七年的時間,就實現了三十年的大跨越,這標誌著中國自主設計、製造、安裝特大型水輪發電機組的時代開始到來。

  國家能源局透露, 中國水電事業在帶來巨大發電效益同時,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區域經濟、改善大氣環境、減少河道泥沙淤積、改善水質、保障電網安全經濟運作,以及灌溉、供水、防洪、交通、旅遊、養殖等方面的綜合效益同樣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僅發電量而言,一年就可替代約二點六億噸原煤,向大氣少排放約五億噸的CO2,生態和環保效益十分顯著。

  特別是,長江三峽的建設,實現了有效調控長江上游洪水,使中游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大大降低了洪災對人民生命財産的威脅,讓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區一千五百萬人口得到安全保護,防洪效益巨大;同時,還極大改善了庫區航行條件,三峽的航運量由歷史最高的一千八百萬噸激增到七千萬噸。水路交通的改善大大降低了水路貨運業成本,水上交通大動脈的形成更迎來了中國航運的黃金時代。完

編輯:楊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