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將在1月30日高規格紀念“江八點”發表十周年,並進一步宣示對臺最新政策之際,香港著名兩岸問題專家王家英指出,盡管時空移轉,但“江八點”的思想精髓對當前兩岸關係發展依然具有現實意義,其精神內涵在胡溫新領導層對臺政策框架中得以延續和豐富。
“江八點”所揭示的兩岸關係發展總體方向未變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指出,“江八點”是十年前大陸對臺政策的重要文件,其宗旨和目標在于促進兩岸和平協商、和平統一,盡管兩岸情勢發生變化,但“江八點”所揭示的兩岸關係發展的總體方向未變。
王家英說,“江八點”發表後不久,臺灣當局很快背離原有的“一個中國”立場,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結構性變化。上世紀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臺灣一直有意願在一中原則下與大陸協商未來兩岸關係,從90年代中期李登輝訪美後,臺灣放棄了對一中原則的堅持,慢慢從“一個中國”走向“兩國論”。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公開拒絕確認“一個中國”。90年代初,兩岸和平協商的基礎逐漸受到衝擊,甚至蕩然無存。1998年第二次“辜汪會談”後,兩岸兩會協商渠道也已基本停滯。
對臺政策的戰略重點和優先次序出現微調
王家英認為,十年來,大陸對臺政策的戰略重點和優先次序出現微調。十年前,臺灣沒有太嚴重地偏離一中原則的軌道,也沒有推動明目張膽的“臺獨”活動,因此,當時大陸對臺政策以促進兩岸協商和統一為主。當前,大陸對臺政策的戰略優先次序,已經演變成以反分裂為主,在這一前提下,逐步推進統一大業。其中,最令海內外矚目的動作,就是全國人大即將于今年3月完成《反分裂國家法》的立法程序。
從戰略層面看,《反分裂國家法》毫無疑問是大陸反制臺灣當局推動“法理臺獨”的一次精密部署,是先發制人、化被動為主動之舉,它使臺灣當局處身于《反分裂國家法》設置的鳥籠之中。從這一脈絡來觀察,大陸對臺戰略又向前邁出重要一步。過去大陸從沒有就什麼是分裂、什麼是臺獨,劃出一條明確的法律底線,相信《反分裂國家法》完成立法後,這條法律底線就清晰可見。
出臺《反分裂國家法》有利遏制“臺獨”
王家英預計,大陸《反分裂國家法》出臺後,兩岸關係互動反而會更為規范化。因為,過去大陸只是通過政策層面來回應臺灣的種種“臺獨”挑釁行為,將來,則可以從法律層面加以界定,所以,兩岸互動的模糊空間大大壓縮,立法是對“臺獨”行為畫地為牢。
《反分裂國家法》標志著大陸在法律基礎上建構完成對臺政策,在法律基礎上圍堵“臺獨”,推進兩岸和平協商,和平發展。王家英解讀,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去年底,在兩岸關係被視為最嚴峻的時期,北京一手醞釀《反分裂國家法》,一手推動兩岸春節包機直航達成共識,使得兩岸在隔絕幾十年來即將首次實現對飛直航,一係列舉措充分反映出大陸對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更有信心。
兩岸關係走向取決于臺灣當局的態度
大陸推動春節包機直航,是“江八點”的基本原則精神的發揮和體現,即兩岸雖然存在政治分歧,但在事務性領域,可以務實協商和推動,只要不違反一個中國的原則,什麼都可以商量。兩岸在春節包機問題上達成共識,顯示出大陸彈性、靈活的務實態度。
不過,他特別強調,春節包機共識的達成,絕不意味著臺灣當局放棄了“臺獨”分裂活動,兩岸關係從此樂觀可期。
臺當局推進“漸進式臺獨”的野心未改
王家英指出,當前兩岸關係正處于十字路口。預計臺灣當局決不會乖乖就范,輕易接受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短期內兩岸緊張關係極有可能出現。美國沒有公開反對大陸立法,顯示美國認識到,大陸為“臺獨”劃線,是符合中美雙方利益的。中美聯手阻獨,短期內將使臺當局的“臺獨”活動暫時收斂,但絕對不會後退。可以預見,未來兩三年,兩岸圍繞統獨議題上的鬥爭將越來越嚴峻和激烈。
他進一步分析說,臺灣當局急欲突破兩岸不統不獨的現狀,推進“漸進式臺獨”的發展,最可能利用的時間還在未來兩三年。而觀察兩岸關係最重要的指標是:第一,2006年臺灣“公投制憲”;第二,2006年臺灣縣市長選舉和2008年“總統”選舉;第三,島內藍綠之間的力量對比變化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