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國醫療防疫救護隊赴海地第一夜

時間:2010-01-27 15:0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太子港1月25日電 特寫:中國醫療防疫救護隊赴海地第一夜

  新華社記者 孫聞

  1月25日的漫天陰雲讓太子港的夜來得早了些。還不到下午6時,天就黑了。中國赴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駐地院子裏亮起了路燈,中國醫療防疫救護隊迎來了他們在海地的第一夜。

  晚餐是米飯配豆豉鯪魚和雪菜肉末罐頭。地震後,餐桌上已有十來天沒見到什麼像樣的蔬菜了,聯合國駐海地後勤部門隔三差五配送的蔬菜也無外是馬鈴薯、洋蔥和胡蘿蔔。在食堂用餐的人,無論是身著黑色制服的防暴隊員,還是身披迷彩服的醫療隊員,體現的都是標準的軍人速度,不到10分鐘,剛才還是人頭攢動的食堂已是空空如也。匆匆填飽肚子後,醫療隊員們忙著將剛剛從機場運抵駐地的20余噸物資分類。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疾病預防專家宋宏彬挑了一頂最大的帳篷,匆匆寫了一個“疾病監測實驗室”的紙條,貼在了帳篷的門楣上,轉身又去堆得如小山般的各類物資中尋找他帶來的傳染病試劑。當宋宏彬搬著兩箱試劑走到他搶佔的那頂帳篷門口時,卻愣住了——不到5分鐘的時間,不知是誰已經在帳篷裏安上了5張行軍床。

  “老孫,你看這事兒怎麼辦,這上面明明貼著實驗室的條子,怎麼還往裏安排住人?”宋宏彬衝醫療防疫救護隊副隊長孫岩松著急地嚷嚷著。

  “這不是我安排的,”孫岩松一臉的無辜,“而且今晚最重要的是安排好人員休息,明天一早再給你搭個實驗室。”

  “那我今晚幹什麼?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已經説了,海地曾經暴發痢疾、瘧疾、霍亂、結核等傳染病,震後暴發傳染病的可能性與日俱增。早一天讓實驗室運轉起來,就可能儘早發現、及時預警,把疫情控制在萌芽或早期狀態,”宋宏彬不依不饒。

  爭執的結果是擁擠的帳篷裏再塞進一張桌子,作為宋宏彬專用的實驗臺。中國醫療防疫救護隊的防疫工作就這樣在到達海地當晚即展開了。

  “已經定了明天上午10時去見世衛組織駐海地代表,就做好醫療防疫和救護工作與他們交換意見。”實驗室隔壁的帳篷裏,醫療防疫救護隊總領隊劉文鬥正忙著電話聯繫。他的一隻腳穿著拖鞋,另一隻腳上套著的軍靴還沒來得及脫下來。

  “毛毛,媽媽到海地了。”剛剛開完碰頭會的增援中國赴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聯絡官段中慧來到指揮中心,撥通了家裏的電話。聽到女兒的聲音,段中慧一臉笑意;但隨即聽到女兒感冒的消息,又一臉擔憂。叮囑丈夫照顧好女兒和自己,放下電話後段中慧的神色有些凝重。

  太子港當地時間晚11時30分,記者居住的帳篷外又換了一個哨兵。哨兵身後是防暴隊員自己開墾的菜地,青菜在路燈輝映下愈髮油亮,不久將是一個收穫的時節。哨兵手中鋼槍微微泛起的寒光提醒我們,與這派田園風光一墻之隔的就是一個重災後的動蕩世界。

編輯:焦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