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地重建需要新思維

時間:2010-01-26 11:04   來源:新華網

  1月23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國際救援人員解救出威斯蒙德厄安圖斯。海地地震11天后,救援人員在首都太子港一座酒店廢墟下成功解救出一名23歲男子。這名目前身體狀況良好的男子被救出時還説了一句“謝謝”。新華社/法新

  新華網北京1月24日電(國際觀察)海地重建需要新思維

  新華社記者

  本月12日發生的強烈地震致使海地遭受慘重打擊,國際社會隨後立即對這一加勒比島國伸出援手,為海地賑災和重建各盡其能。儘管如此,海地救援仍面臨棘手問題:如何展開海地震後早期恢復工作?如何協調和斡旋各界援助,從而使救災及重建工作更有效?

  本月25日,聯合國和主要捐助國的代表將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有關海地地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事宜的國際會議。有國際輿論認為,海地目前需要的是平等無私的國際援助、科學合理的援助機制,以及立即著手的實際行動。

  海地重建需要無私的國際援助

  海地政府于當地時間22日16時(北京時間23日5時)宣佈人員搜救告一段落。聯合國23日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2日,海地強震已經造成超過11萬人罹難。

  19日,在有關海地災後恢復與重建問題的國際會議預備會上,海地總統普雷瓦爾説,海地雖遭此劫難,但海地國家不會亡,人民不會亡。他對全球各國家、地區政府和民眾向海地提供慷慨援助表示感謝。

  在賑災和救援過程中,美國出動航空母艦、向海地派出萬名士兵。其接管控制海地機場、港口的做法引起歐洲和拉美一些國家不滿。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烏拉圭等國紛紛表示,美國或將借救災之機,將海地變成其在加勒比的又一軍事基地。

  對此,歐盟輪值主席國西班牙提出,海地的重建工作應當由海地人作為主導力量,海地的命運應該由海地人決定。與此同時,國際社會應通力合作,消除不安與猜疑,幫助海地人構建起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伊麗莎白費裏斯指出,海地重建的關鍵問題是在災害發生一段時間後,國際社會能否繼續兌現在能源、資金等方面做出的承諾,從而繼續調動足夠的後備力量以確保海地重建所需要的長期援助。

  海地重建需要科學的救援機制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署長麗貝卡格林斯潘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海地地震後的重建工作任重道遠,重建進程將持續多年。海地總統普雷瓦爾特別強調,海地目前最需要的是各界援助的協調與斡旋,以使救災以及重建工作更有效。

  有關海地災後恢復與重建問題的國際會議定於25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聯合國、各主要捐助國將與世界銀行、美洲開發銀行和歐盟委員會一起對海地進行災後評估,以尋求國際社會支援並參與未來的海地重建進程。

  根據預備會議與會國達成的意向,在聯合國主導下,各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將在多明尼加成立海地重建協調委員會,用以募集和運籌使用各界捐款。其主要任務是為海地重建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及糧食安全戰略。

  多明尼加總統費爾南德斯認為,海地重建需國際社會同心合力,協調有序地進行,需要為這一遭地震重創的加勒比島國制定未來五年的重建發展規劃,並同時幫助該國加強體制建設。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薩克斯近日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建議成立一個“單一、透明、由多個捐助方共同建立的”“海地恢復基金”,統一管理來自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援助,用於保證海地災民的基本生存、修建基礎設施、恢復公共服務等,為海地未來5年內的恢復和重建工作提供資金保證。

  海地重建需要更多海地人參與

  根據海地內政部22日公佈的數字,海地目前近61萬人無家可歸。隨著搜救工作進入尾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開始在海地實施早期恢復項目。

  格林斯潘説,項目的核心內容是為海地災民提供就業機會,讓他們協助清理廢墟、修復基礎設施,從而獲取每天約5美元的報酬。據估計,未來3個月內將有5萬海地災民得到就業機會,按照每個家庭5口人計算,這個項目將使約25萬人受益。

  格林斯潘説,這個名為“勞動換取報酬”的項目推行後,不僅會減輕人道救援活動的負擔,而且通過讓災民直接參與重建活動,使他們成為家園的建設者,從而有利於當地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復蘇。(完)(綜合本社駐墨西哥城記者欒翔,聯合國記者王湘江,華盛頓記者蔣國鵬、王豐豐,布魯塞爾記者張崇防報道)

編輯:焦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