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地擬遷移40萬災民

時間:2010-01-25 11:05   來源:新華網

  海地官員21日説,計劃將40萬地震災民由海地首都太子港遷至周邊臨時安置點。

  現階段,官員們就安置點選址激烈辯論。帳篷成為災區嚴重告急物資,即將到來的雨季則將進一步加重救援人員和災民們的擔憂。

  南北遷移

  海地內政部長保羅安托萬比安—艾梅當天説,政府計劃在海地南部和北部建立40個臨時安置點,每個安置點預計容納1萬人。首先將有10萬災民遷至西部省克魯瓦—德布凱市郊區附近10個安置點。

  克魯瓦—德布凱市位於太子港西北12.9公里處。

  國際移民組織同日説,巴西維和人員現階段著手平整克魯瓦—德布凱市郊區土地,籌建的安置點預計可容納大約3萬人。

  比安—艾梅沒有給出遷移時間表。海地總統勒內普雷瓦爾的辦公廳主任弗裏茨隆尚告訴美聯社記者,遷移工作可能月底前啟動;安置點建成後,政府提供的免費公交車將在7天至10天內完成運送災民。

  根據國際移民組織統計,至少50萬人眼下分散在太子港內447個難民營,絕大多數衛生條件堪憂。這一組織和海地政府評估其中350個難民營後發現,僅有179個可勉強容身,3個能提供飲用水。

  美聯社報道,這項臨時遷移計劃旨在防止太子港內疾病傳染。

  隆尚説,新安置點“至少擁有足夠設施”,提供災民急需的水、食品和醫療服務。

  選址之爭

  12日地震重傷海地,基礎設施破壞嚴重,在全國範圍內找出合適的安置點成為一大難題,海地政府和國際機構官員眼下就選址激烈辯論。

  “標準是必須有水,”海地旅遊部長帕特裏克德拉圖爾説,“土地必須為國有或是政府有權處置的私人土地,安置點不僅能提供住所,還能提供醫療等服務。”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根據遷移災民計劃第二階段部署,私人企業將在受安置的災民幫助下承包建設公寓樓等住房。

  “我們希望人口集中會帶來就業,”德拉圖爾與總統普雷瓦爾會談後説,“他們將幫忙為自己蓋樓。”

  《華盛頓郵報》報道,官員們意識到這些臨時搭建的帳篷村可能最終發展為永久住地,移民部門官員力爭在方便就業的市內選址。政府部長們則強調當務之急是儘快提供盡可能多的避難所。

  雨近添愁

  災區眼下急缺帳篷,即將到來的雨季又在救援人員心頭平添幾分憂慮。

  太子港余震不斷,聯合國人員估計,市內殘余建築恐難逃徹底坍塌厄運。按照《華盛頓郵報》説法,全市大約400萬人口中絕大多數震後“睡在星光下”。

  總理辦公室外草坪上宿有上千名災民,卻僅有一座帳篷且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搭建的醫療帳篷。災民阿蘭讓弗朗索瓦在那裏做醫生助手。他説,“這兒的人非常害怕下雨”,不少病人開始擔心一旦下雨怎麼辦。

  海地第四大城市雅克梅勒震後遭遇數次降雨,全市4萬居民中多數無家可歸,不少人露宿街頭,經受雨淋。災民們需要食物、水和藥品,但問及最需要的物資時,他們呼叫:“帳篷,帳篷。”

  海地全國約有900萬人。政府估計,大約10萬人在這場地震中喪生,25萬人受傷,200萬人無家可歸。

  國際移民組織女發言人紐爾卡皮涅羅説,即使帳篷也僅能救一時之急,按時節,海地每年5月份進入雨季,屆時,帳篷可能禁不住狂風暴雨。很快將需要更多永久性住所。

  “漫長的雨季自5月開始,颶風季隨之而來,那時帳篷不會有什麼用。但此時此刻選擇不多,”國際移民組織負責人文森特烏韋説,“必須啟動評估,討論最佳建築方式和耐用材料。”(王鑫方)

編輯:焦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