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播報 | 分析評論 | 各方反應 | 圖片 | 為兩岸同胞謀福祉 | 網友評論
  首頁-專題-時政-陳雲林會長首次赴臺-分析評論
 
 
述評:“截彎取直”兩岸攜手 共度難關創造雙贏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8-11-07 08:22

 
 

  台灣網11月6日消息 “三通”這個出現在兩岸已有30年的名詞,終於隨著陳雲林、江丙坤11月4日的簽字變為現實,而“截彎取直”這個使用頻率頗高的詞彙更是成為了兩岸輿論談論的焦點。其實,“截彎取直”的,又豈只是兩岸的航線?人民生活、經貿合作、人員往來、民心向背,都將隨著“截彎取直”而發生變化,而這若干個“截彎取直”,必將促使兩岸同胞攜起手來,聯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和嚴峻的經濟環境,共度難關,實現互利雙贏。

  在“截彎取直”中實現“兩岸一日生活圈”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首屆兩岸經貿論壇上曾説:“我們從臺北到北京的路繞得很冤枉,因此給此次論壇起個‘小名’,叫‘截彎取直工程研討會’”。隨著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食品安全等四項議題協議的簽署,連戰的“截彎取直工程研討會”終於有了可喜的結果,臺交通部門高層直言“最快11月底就進入百花齊放”。

  “截彎取直”最直觀的表現,莫過於“兩岸一日生活圈”的形成,立即可見的時間成本與飛航成本即刻降低,初步估計每年至少節省逾30億元。從臺北飛上海,將由原先的2個半小時縮短為82分鐘,比從臺北搭高鐵到高雄還要快很多,熱愛繞著地球跑的臺灣旅遊達人Richard難掩喜悅:“正宗的兩岸新高鐵啟動了!”

  經常來往兩岸的臺商體會更深,拋開“省錢”的經濟賬,單是親情交流上多出的機會,就足以讓臺商們喜不自勝。正如臺灣《中國時報》的報道中寫的:想想看,未來從臺北到上海,早上往、晚上返,白天開會、晚上就能回家吃宵夜;所有在大陸設廠的老闆們,都能重新思考“家”與“事業”的安頓方式,對臺灣而言,利當然絕對大於弊。

  在“截彎取直”中拉近兩岸同胞情

  從全國人大常委會1979年元旦的一封《告臺灣同胞書》首次提出兩岸“通航、通郵、通商”的構想,到1987年第一批回大陸探親的臺灣同胞踏上返鄉之路,再到這次兩會臺北商談簽署四個協議,搭起“三通”框架,實現空中直航“截彎取直”,拉近兩岸時間、空間乃至心理的距離,不能不説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

  3日,初登寶島的陳雲林深情地説:“能夠如此近距離地接觸這麼多可愛的臺灣鄉親,我的心情十分激動。”一句“鄉親”,讓臺灣同胞倍感溫馨。

  4日上午,“陳江會”江丙坤感性致詞:“記得上次在北京握手時,兩人的手幾乎構不到;這次卻相當接近,表示兩岸距離實質上、形式上,都大大靠近了!”會談中,陳雲林江丙坤還互為對方倒水,氣氛溫馨。

  4日下午,四項協議簽署。江丙坤強調,相信兩會未來兩岸之間常態化往來,對民眾關心的權益事宜,具體妥善解決,産生立竿見影效果,併為兩岸長期穩定帶來正面意義。

  4日晚,連戰設宴款待陳雲林時,特意端出了全套臺式風味餐並贈送6樣臺灣特産,以彌補陳未能如願到臺灣中南部參訪的遺憾;陳雲林回贈的3樣禮物則包括貴州茅臺酒、陜西紅棗、東北黑木耳,而陜西與東北正好是連戰與陳雲林的故鄉。別具特殊意義的禮品中,含著濃濃的兩岸和解味。

  5日中午,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舉辦的歡迎宴會上,特地請來曾在2004年12月通過兩岸合力協助、經“小三通”返臺就醫的臺灣早産兒陳喻安與陳雲林伉儷見面。陳雲林夫人賴曉華將陳喻安抱在懷中,陳雲林上前慈愛地親吻了這位小天使,現場氣氛溫馨感人。

  5日晚,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設宴,陳雲林林致辭時表示,兩岸兩會用6個月時間簽署6項協議,他祝願今後兩會的協商能夠“六六大順”。

  陳雲林在臺灣經歷的這一個個或振奮、或感性、或溫馨的場面,都真實地呈現在兩岸民眾的眼前。人民的共同利益,原本就是政治人物應放在心頭的最優先事項;此次會談雙方彼此釋出的善意及濃濃的親情氛圍令人感動,兩岸人民的心,也必然已在這善意中“拉直”,還原為那份割不斷的手足同胞情。

  在“截彎取直”中兩岸聯手度難關
 
  隨著空間上的“拉直”,兩岸中華民族子孫的心意也必然日益相通。陳雲林赴臺前説的那句“兩岸是兄弟,只能攜手合作共渡難關”令人印象深刻,在當下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中,兩岸聯手已勢不可擋,島內輿論也在呼籲:正面看待“陳江會”四項協議的成果,兩岸確實可以共創經濟榮景。

  在舉世矚目的“陳江會談”中,除協商達成空運、海運、郵政、食品安全四項協議外,兩會還特別於5日共同主辦了兩岸金融座談會、兩岸工商及航運座談會。陳雲林説,這是他此行的兩大任務之一,希望兩岸能就如何共同面對金融海嘯的衝擊,相互合作、共度時艱交換意見;江丙坤説,兩岸業界人士、專家通過座談,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其重要性不亞於4日兩會簽署的4項協議。

  如今,作為兄弟的兩岸已經為聯手共度難關開始了努力,正如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前院長徐博東所説:國際金融危機當前,兩岸攜手所形成的命運共同體意涵深刻,“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中,兩岸聯手是中國人幫中國人,將會在深層次形成更重要的影響,其效果是難以用金錢來衡量的。可以説,兩岸和平發展大潮勢不可擋。”(趙靜)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