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播報 | 分析評論 | 各方反應 | 圖片 | 為兩岸同胞謀福祉 | 網友評論
  首頁-專題-時政-陳雲林會長首次赴臺-分析評論
 
 
兩會歷史性臺北會談: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來源: 新華網      日期: 2008-11-07 08:13

 
 

  11月4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左立者)與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右立者)在臺北舉行正式會談。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11月6日,馬英九在臺北賓館會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一行。這是馬英九向陳雲林贈送禮品。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新華網臺北11月6日電(新華社記者)“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代詩仙李白途經壯麗險峻的三峽時留下的千古名句,傳神地描寫出客船駛過驚濤駭浪、千山萬嶺時詩人輕鬆喜悅的心情。

  而今,兩岸兩會最高領導人終於完成歷史上首次臺北會談,並通過簽署協議使兩岸同胞翹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夢想成為現實,從而使兩岸關係發展邁出歷史性一步,人們內心感受到的,也許正是同樣輕鬆喜悅的心情。

  “遲到的約會”:邁出兩岸雙贏之步

  2008年11月3日,臺北的標誌性建築圓山大飯店大堂內媒體雲集,錄影機排開一字長陣。大陸13億同胞和臺灣2300萬同胞的目光聚集在這裡,全世界的關注聚焦在這裡。

  一個歷史性的重要時刻即將到來: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和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將在這裡完成兩會最高領導人首次在臺北的“相見”,次日,他們將進行兩會最高領導人首次在島內的正式會談,兩會工作性商談也將在時隔多年後再次在臺北舉行。

  “海協會已經成立17年了,今天,海協會領導人終於可以應邀訪台,這是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載入兩岸關係史冊的一件大事。”中臺辦、國臺辦主任王毅當天上午在北京為陳雲林送行時説。

  3日13時許,陳雲林抵達圓山飯店。在出席歡迎儀式時他表示,這次兩會協商在臺北舉行肩負著兩岸同胞的殷切期望,使我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江丙坤説,陳雲林踏上寶島的一刻是歷史性的一刻,是兩岸和平、經濟雙贏的重要一步。在兩岸交流歷史上,這一刻整整花了60年。

  確實,這是一次“遲到的約會”。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已故海協會前會長汪道涵和已故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曾孜孜以求,不懈努力,幾經相許,但終因“臺獨”勢力作祟而未能如願,抱憾終身。

  星移斗轉,日月嬗遞。隨著臺灣局勢出現重大積極變化,今年6月兩會恢復了中斷長達9年之久的制度化協商,雙方達成共識,決定兩會第二輪協商在臺北舉行。站在圓山大飯店的大廳內,陳雲林不僅感慨道:“如今兩位老人已乘鶴西去,但他們在九泉之下如果能知道今天這種場景,定會非常欣慰。”

  當天下午,陳雲林拜會了辜振甫先生的遺孀辜嚴倬雲女士,並表示將與江丙坤一起繼續汪辜二老未竟的事業,努力把兩岸和平發展的事情做下去。

  11月4日上午,眾所矚目的第二次“陳江會談”在圓山大飯店如期舉行。陳雲林充滿激情地説:“如果我們的努力能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航船,承載著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駛向互利雙贏的彼岸,我們將為此感到無限的欣慰和榮光。”

  江丙坤也表示,陳雲林率團來臺,代表兩會互動有來有往、平等協商,相信未來兩會之間的常態化往來對許多關乎民眾權益的事宜,可以及時妥善解決,産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必然會為兩岸關係長期穩定帶來正面影響。

  對於這場歷史性的會談,海內外輿論紛紛給予高度評價。臺灣《聯合報》發表島內新聞主管部門負責人史亞平的文章表示,這次會談成功象徵著兩會“協商管道的制度化”,以及兩岸關係發展“正式邁向協商合作代替對抗衝突的歷史性關鍵時刻”,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有“極正面且深遠的意義”。

  “在世界關注的目光下,兩岸關係再添濃墨重彩的新頁。”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謝鬱説,兩會最高領導人在臺北會談、兩會協商在臺北進行,標誌著兩岸制度化協商進入正常軌道,也意味著兩岸關係正繼續朝和平發展的方向邁進,開啟了兩岸談判新的里程,更推動兩岸關係走向大交流、大發展的新階段。

  兩會簽署四項協議 兩岸“三通”煥然成形

  11月4日14時,圓山大飯店內燈火通明。陳雲林與江丙坤分別在《海峽兩岸空運協議》《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海峽兩岸郵政協議》和《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四項協議文件上一一簽字。

  現場氣氛莊嚴肅穆,兩會協商人員與媒體記者屏息凝神,只有相機的閃光燈亮成一片。錄影機爭相捕捉著兩會最高領導人執筆簽字時的手部特寫鏡頭,唯恐遺漏這兩岸同胞近30年翹首以待的珍貴瞬間。

  根據四項協議內容,兩岸客運包機將在原有週末包機的基礎上,增加航點、班次,調整為常態化包機,運載兩岸貨物的兩岸貨運直航包機,也將飛航于兩岸多個航點城市之間;大陸方面開放63個港口、臺灣方面開放11個港口作為直航港口,兩岸船舶經許可後可從事兩岸間客貨直接運輸;兩岸郵件將不再需要經第三地轉包,而是通過空運或海運直航方式將郵件總包直接運送至對岸;雙方同意相互通報食品安全資訊,遇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時將即時溝通並協調處理……

  中臺辦、國臺辦主任王毅曾評價説,這四項協議順利簽署後,兩岸大體上就能完成“三通”進程,這將為今後兩岸關係更加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基礎。

  這意味著,由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所首倡的兩岸“三通”主張,在兩岸同胞持續不懈的共同努力下,終於經兩岸制度化協商而煥然成形。

  安靜的簽署儀式現場,時間似乎暫時靜止。相對於兩岸隔絕不通的幾十年蹉跎歲月而言,這短短一瞬間卻跨越了截然不同的兩個時代。

  所有協議簽署完畢後,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在場的兩會主要領導人笑逐顏開,舉杯慶祝。

  繼今年7月實施兩岸週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之後,這四份協議是兩會制度化協商交出的又一份亮麗成績單。消息傳來,最為興奮的當數兩岸航運與郵政業者。

  “以空客A330-200飛機飛上海-臺北航線為例,航班繞飛香港的航程用時是2小時42分鐘,耗油16110公斤;直航飛行時間是1小時9分鐘,耗油7311公斤。可見直航不僅將節省乘客時間,而且還能減少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支出,是一件大好事。”南航總經理劉紹勇説。

  上海港口管理局有關人士表示,兩岸直航有助於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能夠躋身兩岸直航港口之列也有助於上海港進一步加深與臺灣的合作交流。

  臺灣“中華郵政公司”副總經理黃書健表示,兩岸直接通郵對郵政單位來説,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作業流程,大幅降低成本。

  對於協商成果,臺灣《中國時報》5日發表社論認為,四項協議對兩岸關係而言是一份歷史性的文件,代表兩岸“三通”將正式上路。對兩岸人民而言,時間成本與飛航成本即刻降低,初步估計每年至少節省逾30億元新台幣。“正面看待江陳臺北會談四項協議的成果,兩岸確實可以共創經濟榮景”。

  香港《大公報》的社評説,兩岸“三通”的巨大經濟效益及潛力無可置疑。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的兩岸間更多互惠、互信,將可拉近雙方差異,減少分歧,為日後更多新型合作奠基鋪路。

  應對金融危機: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在兩會圓滿完成第二輪協商並就各項議題簽署協議之後,人們關心的是,這些協議將如何落實執行,以及下一步兩會協商的議題設置,尤其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形勢,兩岸應如何共同應對。

  5日,由海協會、海基會在臺北共同主辦的兩岸金融座談會和兩岸工商及航運座談會,及時回應了兩岸同胞普遍關心的這些問題。陳雲林在座談會上表示,舉辦這兩場座談會,非常具有緊迫性、重要性。當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百年罕見,將對兩岸經濟産生多大影響,猶難預料,因此兩岸航運界、工商界有必要加強溝通交流,探討應對辦法。

  他説,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重要場合,兩岸金融業界專家探討如何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未雨綢繆,對於兩岸同胞極其有利,一定會得到他們的贊同和理解。大陸和臺灣的外匯儲備都很豐厚,實體經濟的體制也都不錯。在這個時刻,兩岸兄弟應相扶相幫,共同研討對策,及時溝通資訊,共度時艱。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兩岸能渡過難關,迎接更好的明天。

  江丙坤表示,舉辦兩場座談會是陳雲林此次訪台的任務之一,有助於落實、完善兩會此次簽署的四項協議。當前的金融海嘯是全球性的,而且深不見底,兩岸要針對病因,找到辦法。希望通過座談會,讓兩岸相關主管人員就兩會下一輪協商議題提前溝通,以加強兩岸合作,共同渡過當前經濟困境。兩岸業界人士、專家通過座談,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其重要性不亞於兩會4日簽署的四項協議。

  根據兩會領導人的初步商定,下輪商談將解決兩岸金融合作、共同打擊犯罪、漁工勞務合作、雙向投資及簽訂投資保護協議、動植物檢驗檢疫合作、媒體記者常駐等問題。

  在兩會制度化協商佳音頻傳之際,兩岸同胞拭目以待,期望著兩會在“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下,繼續切切實實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

  王毅3日在為陳雲林訪台送行時也表示,大陸方面願隨時聽取和尊重各界意見,與臺灣朋友們一道,不斷改進、完善和加強兩會協商進程。只要方向正確,只要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兩會協商將在制度化的軌道上不斷為兩岸同胞謀得更多、更實實在在的利益。

  對於兩會積極確定下輪協商議題,《香港商報》的社評説,兩會在邁出歷史大步的同時,也承前啟後為下輪商談制訂了初步議程。香港《明報》的社評則指出,這兩場座談會顯示兩岸將朝著更深層次經濟整合的方向發展。

  11月6日,海協會、海基會在臺北舉行記者會,宣佈兩岸互贈大熊貓、珙桐樹與長鬃山羊、梅花鹿。這是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記者會上。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11月6日,海協會、海基會在臺北舉行記者會,宣佈兩岸互贈大熊貓、珙桐樹與長鬃山羊、梅花鹿。這是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記者會上。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遍撒友誼之種 見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雖然為了阻撓陳雲林訪台,民進黨、陳水扁和“臺獨”勢力近期以來竭盡能事進行了層出不窮的干擾、叫囂、破壞和暴力威脅,但是,兩岸雙方沒有在壓力面前退卻,而是遵從主流民意的要求,排除萬難,毅然將兩會歷史性的臺北會談和協商進行到底。

  頂著巨大的壓力,陳雲林在島內還廣泛拜會各界要人,與新交故知充分交換對兩岸關係繼續改善和發展的看法與意見;弔唁不久前辭世的臺灣著名企業家王永慶先生,表達大陸方面對這位老人為促進兩岸關係所作努力的高度推崇;參觀有“臺灣矽谷”之稱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實地考察寶島高科技産業重鎮……

  在與江丙坤會談時,陳雲林表示,希望大陸同胞贈給臺灣同胞的一對大熊貓于年內運抵臺灣,給廣大臺灣同胞特別是小朋友帶來歡樂和吉祥。受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羌族同胞的委託,他此行還將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的珙桐樹種轉交海基會,希望能夠把它們同災區人民感恩的心一起種植在臺灣的土地上。同時,他也代表大陸同胞接受了臺灣方面回贈的稀有動物長鬃山羊和梅花鹿,把臺灣人民的情誼帶回大陸。

  4年前出生在上海的臺胞之女陳喻安,一降生即因先天性肺部發育不全而有生命危險,幸得時任國臺辦主任的陳雲林鼎力相助,孩子才得以安全回到臺灣接受治療,並恢復健康。在5日由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所設的歡迎午宴上,小安安身穿潔白的天使裝,“飛”上前來親手向陳雲林獻花。“我們第一次見到恩人陳會長,時隔4年,終於可以當面説聲‘謝謝’!”女孩的父親動容地説道。

  遍撒友誼的種子,廣播和平的希望,收穫動人的真情,見證兩岸的發展。

  “我們要為兩岸同胞真正留下讓他們能夠懷念的事情,就是我們曾經為兩岸同胞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我們要像春蠶一樣抽絲到盡、像蠟燭一樣燒到最後一滴。這就是我要表達的心情。”陳雲林的話,是他內心想法的真實寫照,也是兩會迎難而上、奮力進取的動力所在。

  對於陳雲林訪台和兩會臺北會談,臺灣淡江大學大陸所所長張五嶽評價説,這“為兩岸開創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也是兩岸開放交流20多年來和兩會協商以來所取得的最豐碩成果,更將對兩岸關係今後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