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播報 | 分析評論 | 各方反應 | 圖片 | 為兩岸同胞謀福祉 | 網友評論
  首頁-專題-時政-陳雲林會長首次赴臺-兩岸福祉-探討應對金融危機
 
 
兩岸金融交流升溫 大陸銀行加速引進臺灣籍高管
 
  來源: 解放網-每日經濟新聞      日期: 2008-09-08 21:11

 
 

  近日,招商銀行一口氣從臺灣金融界招攬了三位高管。在臺灣商業銀行進駐大陸破繭、兩岸金融交流升溫後,我國臺灣地區金融人才也逐漸開始挺進大陸。

  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目前大陸銀行的信用卡及財富管理部門,已有不少臺灣籍管理人員。在這些領域,臺灣籍金融人才擁有豐富的經驗。

  銀行高管跳槽大陸

  “我們沒有固定的圈子,但和同業部門交流時,總會發現一些臺灣老鄉,”昨日,一總部位於深圳的銀行信用卡中心市場企劃部臺灣籍總經理王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王先生於去年正式加入這家銀行,而現在他已經舉家從臺北搬遷至上海。

  據臺媒報道,本月初,“中信銀”區域中心主管陳允柟跳槽到招商銀行,擔任私人銀行部副總經理,隨之一起的還有“中信銀”保險代理、兆豐保險代理以及全球人壽銀行保險最高主管蔡燦煌。同時,“臺新銀”的楊誠信也到招行擔任私人銀行副總經理。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包括深發展、廣發行、平安銀行等信用卡中心,均有臺灣籍管理人員甚至高管。

  一銀行內部人士表示:“一般引進臺灣籍員工的銀行主要以中小股份制銀行為主,特別是總部位於南方的銀行,因為在文化、語言等方面比較接近,人才交流更普遍一些。”

  據本報了解,目前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銀行在一般員工的薪酬待遇差別較大,大陸地區銀行僅為對方5成左右,而中層管理人員及高管則相差無幾。

  大陸環境吸引臺灣人才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對臺灣地區金融機構影響很大,我也體驗過裁員的恐慌。”王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當時香港地區憑藉內地的支援而屹然不倒對他觸動很深。為了尋找一個更穩定、空間更大的發展環境,他最終來到上海。

  另一方面,現金卡和信用卡引發的“卡債、卡奴”現象,已使臺灣金融業過去兩年經歷了一場波及消費和經濟社會的風暴,並導致銀行業盈利能力整體偏低。數據顯示,2006年臺灣銀行業整體股東報酬率僅4.7%。大陸富裕人口快速增加而孕育的金融業快速發展的環境,對臺灣金融機構和人才,都具有足夠吸引力。

  一上市城商行上海分行副行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臺灣的銀行規模普遍不是很大,其最大的優勢是零售銀行業務,在品牌運作、人才和管理等各方面臺灣的銀行均有一定優勢,這正是大陸銀行業需要與其進行對接的。

  更關鍵的是,上述人士認為,對於目前在大陸人數眾多的臺商,臺灣籍員工憑藉地域親近性,在吸引臺企融資及臺商個人理財業務方面,有更大的優勢。

  臺灣信用卡經驗值得借鑒

  目前,商業銀行引進的臺灣籍管理人員較多屬於信用卡行銷領域。相關數據顯示,臺灣地區銀行由於前2年銀行粗放式發卡、採取各種方式刺激客戶透支消費,至2006年臺灣1100萬經濟人口中已有70萬“卡奴”,造成銀行1500億新台幣的呆賬。王先生認為,臺灣地區的經驗有借鑒意義,“我就向銀行建議對持卡超過2張的客戶不要再發行新卡。”

  截至去年年底,大陸地區貸記卡發卡量已達7000萬張。

  廣發行臺灣籍信用卡行銷總監陳淑儀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大陸市場和臺灣不一樣,還處於孕育期。”她説,臺灣過去是在飽和的基礎上硬性刺激,而大陸現在還有充分空間開拓新市場,特別關鍵的是,大陸銀行的風險防範體系已經健全,不會為擴大規模而冒險。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