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播報 | 分析評論 | 各方反應 | 圖片 | 為兩岸同胞謀福祉 | 網友評論
  首頁-專題-時政-陳雲林會長首次赴臺-兩岸福祉-深化兩岸經濟合作
 
 
菁英論壇上海舉行 將促進構建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來源: 中國網—東方早報      日期: 2005-09-15 16:15

 
 

  9月15日至16日,首屆“兩岸菁英論壇”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登場。這次論壇是落實今年五月胡錦濤總書記與宋楚瑜主席會談公報的重要舉措,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與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將出席會議。論壇的主題為“促進兩岸經貿關係的交流與合作”,並設置4個議題:一、大陸經濟戰略發展對臺商投資的影響;二、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問題,希望在水果登陸之後,繼續進行後續的交流和合作;三、兩岸直航相關問題;四、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相關議題。

  自上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兩岸經貿合作不僅投資金額以及投資領域在向深層次發展,而且在投資形態上也逐步從資金流、技術流向資訊流、人才流方向轉化。根據國臺辦的統計,截止到2004年,兩岸經貿總額已達到404575億美元(其中大陸對臺灣輸出65178億美元,自臺灣輸入339397億美元),臺商在大陸的投資項目已超過64626項,投資總金額為79935億美元,經貿交往的層次已到達新的高度。

  但是也應當看到,兩岸的經貿交往仍停留在“民間、單向、間接”、“投資帶動貿易”以及“大三角貿易格局”的框架內,缺乏制度化的協商機制,嚴重阻礙兩岸經貿交往向更深層次發展,難以在國際經濟競爭中形成更有力的合作,這種情況需要儘快予以突破。同時,兩岸經濟合作中已出現以下一些調整與變化:包括加入WTO後大陸在吸引海外投資中所採取的優惠政策將逐漸取消,代之以國民待遇原則,這對部分在大陸投資的臺商將産生一定的衝擊;臺商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兩岸將共同面臨日益增加的世界經濟區域化、集團化的壓力。因此,兩岸均面臨著進行區域經濟整合的機遇與挑戰。而在亞太整體經濟格局中,兩岸開展經濟合作的前景最令人矚目。

  經貿交往也推動著兩岸政治互動的升溫,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江丙坤、前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就兩岸人民所關心的問題進行交流。兩岸經貿與民間交流在此基礎上獲得更大發展空間。此次的“兩岸菁英論壇”就是繼兩岸政黨高層實現互訪後的一次重要活動,充分體現出兩岸政黨與民眾對於進一步深化兩岸經貿關係、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框架的努力與期待。論壇集中兩岸各方面的精英,將就兩岸的經貿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其核心在於取得最大共識以進一步確立兩岸經濟合作的機制與平臺。

  目前,兩岸在經濟發展方面強烈的互補性是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主動力。大陸的自然條件與社會條件提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優良環境,臺灣則有著長期國際競爭的經驗和高附加值生産能力,兩岸經濟發展各有其優勢和不足,存在大量多層次、多方面互補與合作的空間。而且,兩岸人民在人文氛圍、語言習慣等方面基本相同,擁有廣泛、深遠的血緣、人緣、地緣關係,具備開展經貿交流的優越環境。兩岸之間的自然資源、産業結構、市場空間、技術水準和行銷經驗等資源如果得以有效配置,必將産生乘數效應,有助於國際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對兩岸而言,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以及與民眾密切相關的經貿關係,首先就必須重塑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確立與此相適應的政治基礎;其次,通過建立相應的溝通協商機制,為建立規範化、制度化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奠定基礎;再次,必須解決“三通”問題。實現直接、雙向的“三通”,是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前提,也是促進兩岸合作與發展的必要保障;最後,需要建立貿易自由化與經濟發展的有機協調機制。

  總之,從目前的發展態勢分析,促進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前提在於加快構建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唯此才能夠進一步推進兩岸國際競爭力、增進人民福祉,但解決這一問題更需要兩岸摒除歧見、共同努力。這也是兩岸民眾對此次論壇的最大期待以及共同努力方向。(盛九元)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