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臺灣“大選”結束後,兩岸關係將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新時期。重新執政後的國民黨,將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採取更為積極開放的大陸經貿政策,與大陸進行經濟合作。可以預期——
兩岸將出現新一輪經貿
大陸民眾赴臺旅遊即將實現
上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隨著臺灣當局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政策的實施,臺灣民眾開始到大陸探親、旅遊、經商,而且規模越來越大。目前一年到大陸旅遊、交流的臺灣同胞人數超過400萬人次,超過臺灣總人口的1/6。近年來,兩岸業界就大陸民眾赴臺旅遊展開了多次協商,並解決了技術性問題,但受制于島內政治環境,一直未能落實,這讓經營慘澹的臺灣旅遊業非常焦慮,希望臺灣當局儘快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以便分享大陸民眾旅遊的“紅利”。
馬英九勝選之後,海峽兩岸關係大環境發生有利變化,預計大陸民眾赴臺旅遊將會在較短時間內實現。馬英九在“大選”中提出的主要政見之一就是“立即開放大陸人士來臺觀光”,按其規劃:初期每天開放3000人,第2年增加到每天5000人,第3年增加到每天7000人,第4年達到每天1萬人。如果進展順利,大陸民眾赴臺旅遊很可能在年內實現。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而且開放人數規模將不斷擴大,不僅是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與人員往來的又一突破,而且將大大刺激臺灣旅遊行業的發展,並帶動臺灣整體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直航”將從理想變為現實
30年前,大陸提出兩岸實現通商、通郵與通航的“三通”主張,而且積極推動,儘管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在臺灣當局的阻撓與限制下,直接“三通”一直未能實現,尤其是兩岸空中通航仍然停留在特定“節日包機”階段,無法實現常態化或正常通航。馬英九當選,為兩岸直航帶來新的契機與希望,而且成為選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一大看點。
馬英九在選舉中就提出了兩岸直航時間表:執政後即“5?20”後馬上啟動兩岸直航談判;7月實施週末包機,年底前實現每日包機;2009年6月改包機為定期班機,實現全面直航。同時提出全面擴大“小三通”。
擴大“小三通”所受限制較小,但意義仍然重大。選前,民進黨當局已決定將“小三通”擴大為“中三通”。馬英九當選後,還會進一步擴大“小三通”,方便兩岸的人員與經貿往來。若“小三通”的人員往來與貨物運輸擴大,將加速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形成一個繼香港、澳門之後第三個臺海往來通道,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陸資進島”有望打開一扇窗
在近30年兩岸經貿關係發展中,臺商對大陸投資可以説取得了巨大發展,投資項目超過7萬個,估計實際投資接近1000億美元,在大陸的臺商號稱“超過百萬人”。然而,大陸企業卻無法到島內投資,形成極不對稱的單向投資格局,於是“陸資何時進島”就成為觀察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能否獲得突破的一個重要觀察指標。
開放大陸企業或居民赴臺投資,是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與雙向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國民黨執政後,將會兌現選舉承諾,逐步開放“陸資入島”。但值得注意的是,“陸資入島”仍是一個較為敏感的議題,民進黨可能以“危及臺灣經濟安全”與衝擊弱勢産業為由反對開放,可能讓國民黨在開放“陸資入島”問題上格外謹慎。依筆者觀察,國民黨當局可能會優先開放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已有條件開放的房地産投資,接著開放已完成政策規劃的服務業領域投資;然後是允許朝野均有共識的大陸金融機構在島內設立辦事處或機構。至於製造業與農業領域的投資可能不會在短期內開放。
限制放寬有望帶動臺商投資熱
臺商對大陸投資儘管有很大發展,但臺灣當局的限制仍多,已影響臺商在大陸的投資佈局與競爭力。其中,臺商呼籲要求開放最強烈的有兩點。一是對臺商在大陸投資金額不得超過母公司資産凈值40%的限制。二是未開放臺灣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大陸投資設立分公司。
國民黨重新上臺執政後,現行的投資金額上限規定將有望放寬,這一政策若能落實,將會對在大陸投資處於轉型期的臺商起到很大的鼓勵作用,進一步促進臺商在大陸的投資與發展,可能帶動新一輪的臺商投資熱。
臺灣金融業登陸很可能在選後出現一股熱潮。臺商對大陸投資範圍雖廣,但金融業投資卻嚴重滯後,除了銀行、保險公司等在大陸設立辦事處外,僅有個別臺灣保險公司在大陸成立合資公司,而沒有一家銀行能夠在大陸設立分行或合資機構。選前,臺灣富邦銀行購並香港港基銀行成立的富邦(香港)銀行已與廈門銀行協商,參股20%,預計富邦銀行將成為第一家參股大陸銀行的臺灣銀行,而且還計劃未來進一步投資大陸其他銀行。同時,臺灣的上海商業銀行也規劃,通過主控的香港上海銀行轉投資大陸的上海商業銀行。可以預期,未來臺灣金融業在大陸的佈局與發展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
除臺灣銀行大陸參股熱外,臺灣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業也將在這波開放潮中進軍大陸,預計兩岸金融業的交流與合作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