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飛回大陸的臺灣“華航”飛機,揭開了兩岸應急談判的序幕;兩個智慧老人的對話,造就了海峽兩岸高層人士自1949年後的首度 正式接觸;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陸續召開,胡錦濤連戰四次會面,構造了兩岸黨際交流平臺;五月,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以臺灣首位“執政黨”主席身份開展“雨過天晴之旅”;六月,中斷10多年的兩會管道(海協、海基會)有望重新搭建。兩岸之間的協商溝通走過了道路曲折漫長的20多年曆史,而今,曙光初現,老樹再發新芽
兩會商談即將重啟
在“九二共識”達成16年、汪辜會談15年後,海協、海基會可望在2008年6月復談。
“汪辜會談,兩度執手;九二共識,一生然諾”。
這是大陸海協會長汪道涵在2005年給辜振甫發去的唁電。中國人注重承諾,兩位老人相識相惜14年,僅數面之緣卻引為知己,共同譜下了兩岸談判的華美序曲。
而就在“九二共識”達成16年、汪辜會談15年後,2008年6月,兩岸談判的樂章可望再續。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海協海基會將先通過秘書長層級會議簽署復談協議,作為兩岸未來磋商的運作準則。
兩度執手兩岸佳話
上世紀90年代初,為了適應兩岸經貿交流與人員往來迅速增長的需要,兩岸相繼成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作為授權處理兩岸協商事務的民間法人機構。1992年10月,兩會經過商談與函件往來,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中國的統一”(簡稱“九二共識”)。
1993年4月27日,汪道涵和辜振甫首度在新加坡隔著長長的會議桌執手一握。這一握,跨越了海峽兩岸38年的隔絕,結束了兩岸不談判、不接觸的歷史。會上圓滿達成了四項協議,並建立了兩會定期之制度化協商機制。兩岸關係由此邁出歷史性和解的重要一步,外界譽為“汪辜一小步,兩岸一大步”。
當時汪道涵78歲,辜振甫76歲。正當兩岸談判初現曙光,李登輝卻在1995年訪美製造“兩個中國”,兩岸談判再度陷入僵局。等到再聚首時,汪辜二老已從古稀之齡邁入耄耋之年。1998年,兩人終在上海會晤,達成了進行包括政治、經濟等問題的對話、汪道涵會長在適當時候應邀赴臺訪問等四項共識,標誌著兩岸高層政治溝通、對話的開始。辜振甫當場真誠地表示:“心中沒有一個中國,就不會談統一。”
行至北京,深諳京劇的辜振甫還欣然登臺,清唱一曲講述楊家將愛國守疆故事的《洪羊洞》京劇選段,一句“為國家哪何曾有半日閒空……”恰寫照了汪辜二老“我的中國心”。
然而,汪辜的滬上之唔竟然成為訣別。就在預備汪道涵1999年秋天訪台之時,李登輝發表“兩國論”,蓄意推翻了“九二共識”,對話協商的政治基礎不再,兩會商談也被迫中斷,汪辜在島內進行第三次握手成為一個不可企及的期望。
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將辜振甫作為兩岸吹和風的“擋箭牌”,背後卻不斷推動“一邊一國”、“正名制憲”、“去中國化”等“急獨”政策,公開否認“九二共識”,兩岸協商談判的基礎與前提完全被破壞,兩會接觸長期中斷。
“壯志未酬身先死”,2005年頭和年尾,辜振甫和汪道涵相繼離世,兩位和平使者臨終之前不約而同的最大遺憾,就是未能親自再開啟兩岸會談的大門。
虛設的白手套
汪辜時代畫上了句號,這一時期的海基會也黯然失色。接替辜老位子的陳水扁愛將張俊雄未及上臺,便矢口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島內輿論則普遍認為張俊雄並無兩岸經歷或專長,也沒有展現對兩岸事務的興趣。
果然,張俊雄任內恪守“陸委會不決策,海基會不談判”原則,默默無語。不過幾無作為並不阻礙張俊雄“高升”。2007年7月,陳水扁挑中張俊雄“回鍋”任“行政院長”,民進黨內“新潮流係”大老洪其昌坐上海基會董事長之位。洪其昌有“西進昌”之稱,曾經和親民黨“立委”劉憶如聯手提出“放寬企業投資大陸40%上限”的提案。
但在民進黨當局罔顧“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西進昌”的上任並未給兩岸復談帶來亮色。海基會原本扮演兩岸“白手套”的角色,但如果臺灣當局決定不再伸出兩岸交流之手,則“白手套”形同虛設,洪其昌本人不過是陳水扁拉攏新係、粉飾兩岸政策、安撫臺商的一顆棋子。
兩會攜手指日可待
辜振甫對兩岸未來曾有一個期許:“冬天快到了,熬過了冰霜之苦,春天就不遠了,熬過了冰霜之苦,春天就不遠了。”兩岸經歷10多年的暗潮洶湧、淺灘險流後,臺灣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兩岸關係面臨難得的重要機遇,2008年也成為一個眾望所歸的“化冰年”“搭橋年”。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重新架構兩岸商談平臺需要大量的前置作業。
2008年4月12日的海南,春意濃濃,正在這裡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最大的亮點,就是胡錦濤與馬英九副手蕭萬長的會見。蕭萬長向胡錦濤提出兩岸交往的四項建議,胡錦濤則用對臺交往的“四個繼續”來回應。蕭萬長還提出重啟兩岸交流的16字建議——“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共贏”。當時,身為馬英九核心幕僚的蘇起在博鰲透露,馬英九上任後,兩岸兩會接觸將從以往的事務性議題,擴展到政治性議題,包括簽訂臺商保障協議、兩岸金融監理協議,甚至兩岸和平協議,都可以談。
5月26日,是國民黨黨主席吳伯雄離臺赴大陸之日。這一天,海基會也進行了人事改組,江丙坤出任海基會新任董事長。他在就任第二天就拜會了辜振甫遺孀辜嚴倬雲,表示“希望完成辜老一生的願望,追求兩岸和平及兩岸雙贏”。
正如5月22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陳雲林發表談話所指出的,兩岸雙方正為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談判作出積極努力,並展開相關準備,並期盼正式恢復協商後,務實解決臺灣同胞關心的各種問題,逐步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框架。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義虎認為,未來兩會初談還是回到兩岸事務性問題磋商的階段,應該兼顧汪辜第一次會晤和第二次會晤的特點,前者旨在解決事務性問題,後者在於建立起兩岸政治對話局面。不過因為兩會運作畢竟停擺了13年,島內的政治生態和兩岸關係都有了很大變化,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的兩岸政治對話還要處於探路中,要採取更加靈活和變通的方式,不必完全拘泥于當年的香港模式和汪辜模式。
兩岸之道,唯和與合,勢之所趨,事之必至。兩岸談判幾經曲折,兩岸關係跌宕起伏,兩岸同胞骨肉相助相愛之情卻終不改。六月,我們期待著海協、海基會第三次會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