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載人航太夢圓金秋-中國航太科普
中國航太科普


 

人類載人航太史悲歌 22名宇航員獻出寶貴生命
 
 
  來源:      日期:2003-10-15 14:10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自1961年人類首次進入太空以來,威脅宇航員健康與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已發生過數十起,共有22名宇航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有4人在地面訓練和試驗時喪生,22人中美國佔了17人。
  ***“哥倫比亞”號解體

  2003年北京時間2月1日晚10時左右,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航過程中爆炸墜毀。這是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後,人類在開發和探索太空的過程中遭受的又一重大失敗。
  [回顧] 按照原計劃,“哥倫比亞”號應于當地時間2月1日上午9:16在肯尼迪航空中心降落。失蹤時,該太空梭正以每小時20112公里的飛行速度經過得克薩斯州中北部約60210米的高空。當時,太空梭內部並沒有發出任何異常信號。
  但從電視錄影顯示的圖片上看,這架太空梭在失蹤前似乎已發生分裂解體現象,有碎片從飛船上落下。千百萬美國人從電視螢幕上眼睜睜地看到了那難以置信的一幕:藍藍的天空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火球,跟著劃出了一道長長的弧光,接著一個火球變為兩個、三個、四個火球,隨即劃出兩道、三道、四道長長的弧光。
  “哥倫比亞”號是美國航空航太局(NASA)服役時間最長的太空梭,已有22年曆史,今年1月16日是它第28次升空執行任務。機上共有7名宇航員:理奇赫斯本德、威廉姆麥庫爾、麥克爾安德遜、大衛布朗和兩名女宇航員勞雷爾克拉克和卡爾帕納沙瓦拉,以及以色列歷史上第一位上天的宇航員伊蘭拉蒙。他們要共同完成一項歷時16天的科研任務。
  ***“挑戰者”號爆炸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從卡納維拉爾角升空開始了它的第10次太空飛行。72秒後,因右側助推火箭密封裝置出現問題,飛機發生爆炸,7名宇航員當場遇難。
  [回顧] 空難發生在當天上午11時38分,“挑戰者”號點火起飛,它拖著明亮、輝煌的火柱,以每小時大約3300公里的速度升空,沿著預定的飛行方向直衝雲霄。11時39分12秒,也就是“挑戰者”號發射後72秒,從1.5萬米以上的天空中突然傳來一聲悶雷似的爆炸聲,一個由桔紅色的火焰和乳白色煙霧組成的大火球,頃刻之間吞沒了整個“挑戰者”號,兩枚助推火箭像脫韁野馬拖著白煙從大火球中竄出,漫無目的地向上飛升,最後又隨著從大火球中迸裂出來的千萬塊大大小小拖著白煙的碎片一起散落到大海裏。耗資12億美元的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就這樣毀於一旦,機上7名宇航員無一倖免。
  這7名為人類開拓新疆域而獻身的勇士是:新罕布希爾州康科德中學37歲的女教師克裏斯塔麥考利夫、46歲的機長弗朗西斯斯科比、40歲的駕駛員邁克爾史密斯、36歲的朱迪斯雷斯尼比、35歲的羅納德麥克奈爾、39歲的埃利森奎恩和41歲的格雷戈裏賈維斯。
  ***“阿波羅”未升空先著火
  1967年1月27日,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在美國肯尼迪航太中心進行地面聯合模擬飛行試驗時,飛船指令艙意外起火,幾十秒內3名宇航員就被燒死在艙內。這3名宇航員是弗吉爾格裏索姆上校、愛德華懷特中校和羅傑查菲少校。
  [回顧] 1967年1月27日下午6點31分4秒,飛船指令艙內突然發生大火。指揮人員通過監測器看到愛德華懷特伸手向後想打開艙門。但由於艙內氣壓上升,艙內氣壓高於艙外氣壓,艙門被擠死。透過艙門上的舷窗,火焰清晰可見。頃刻間,隨著氣流的急速流動,熊熊大火可怕的呼嘯著,從宇航員們的身體上卷過。隨後,指揮艙破裂。在發現火情後5分鐘,人們終於打開了最後一道艙門。飛船裏充滿了致命的濃煙和一氧化碳,人們無法看清船艙裏任何一件東西。但人人都明白,飛船裏面已不再有任何生命存在的跡象。事後查明火災起因是某些控制系統的電路發生短路激起了電火花。
  ***其他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
  (1)人類航太史上第一位遇難的宇航員:1961年3月23日,被確定為前蘇聯首航太空的宇航員邦達連科在充滿純氧的艙室裏進行緊張的訓練。休息時,他用酒精擦完身上固定過感測器的部位後,隨手將酒精棉扔到了一塊電極板上。結果,艙內燃起大火,他被嚴重燒傷,10小時後死亡。
  (2)人類航太史上第一位在執行空間飛行任務時獻身的宇航員:1967年4月23日,前蘇聯宇航員科馬羅夫上校乘坐聯盟1號飛船進入太空後,飛船屢次出現故障,幾經努力難以修復。在返回地面過程中,飛船降落傘失靈,致使飛船以每秒100多米的速度衝向地面,科馬羅夫當場被摔死。
  (3)1971年6月30日,前蘇聯聯盟11號飛船順利完成各項任務,在太空實驗室中工作了創紀錄的24天后,在再入大氣層前實施返回艙與軌道艙分離時,連接兩艙的分離插頭分離後,返回艙壓力閥門被震開,密封性能被破壞,返回艙內空氣泄漏,艙內迅速減壓,致使3名宇航員因急性缺氧和體液沸騰而死亡。
  ***險些造成人員傷亡的嚴重事故
  (1) 美國水星1號飛船返回時未能落入預定水域,營救人員尋找了近3個小時才把宇航員救回。
  (2) 前蘇聯上升2號飛船返回時落在茫茫的雪地裏,營救人員花了4個多小時才找到並救回宇航員。
  (3) 前蘇聯聯盟T10號飛船在發射後1分多鐘時,火箭爆炸起火,船內宇航員啟用逃逸裝置彈離事故現場才獲救。
  (4)哥倫比亞號太空梭1981年11月在太空飛行時,其燃料電池發生了故障,艙內溫度升高,功能失常,威脅到宇航員安全,結果不得不中止飛行,提前返回地面。和平號空間站內還曾因制氧裝置故障而引發火災,但很快被撲滅。
  ***成功救生的範例:阿波羅13號
  最典型的救生成功的例子是美國阿波羅13號登月飛船起死回生。這艘飛船原本是去登月的,但在半途中飛船服務艙氧貯箱發生爆炸,使宇航員處在危難之中,後經過千辛萬苦才返回地面。所以,有人説它是一次失敗的成功,也是一次成功的失敗。這次航太救生成功,至今在世界各國仍傳為佳話。美國已把這個事情拍成電影。
  [回顧] 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13號從肯尼迪航太中心順利升空。船中有美國宇航員洛弗爾、斯韋格特和海斯3人。在圍繞地球軌道飛行後,他們順利地朝月球方向飛去,途中,飛船服務艙2號氧貯箱突然發生爆炸,服務艙被炸開一個大口子,氧氣全跑光了,指令艙內的壓力也隨之急劇下降,電、氣和水的供應均被停止,宇航員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飛船上備有兩套生命保障系統,服務艙和登月艙各有一套。但飛行中一般是不允許使用登月艙中的生保系統的。但因當時情況緊急,船上3名宇航員在地面指揮系統的配合下,開始利用登月艙來維持生命。登月艙只有兩個人的位置,一名宇航員躺在過渡段中。此舉使他們暫時保全了性命,但如何安全返回地球又成了當務之急。
  美國休斯敦飛行控制中心和肯尼迪發射指揮中心經過12小時的緊張模擬、計算和分析後做出決策:借助月球引力繼續向月球飛行,待飛到月球背面時,再啟動登月艙發動機進入返回地球的軌道。再入大氣層之前,飛船甩掉服務艙,3名宇航員再次進入指令艙。指令艙在與登月艙分離後返回地球表面,落入太平洋水域。事後經分析才知,服務艙的故障是由其上兩個恒溫器上的開關不合格造成的。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