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載人航太夢圓金秋-宇航員揭秘
宇航員揭秘


 

楊利偉的心理教練談良好的心理素質如何練就
 
 
  來源:      日期:2003-11-20 16:02

 

    2003年10月16日6時,“航太英雄”楊利偉在太空遨遊21小時後,自行步出安然著陸的“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標誌著我國首次載人航太圓滿成功。他那勝利的“V”字手勢、自信的微笑,以完美的“航太英雄”形象永遠定格在世人的記憶中。航太醫學監測顯示:楊利偉乘飛船在太空高速飛行的整個21個小時中,心率基本保持在75
—85次/分。飛船臨發射前1分鐘,心率也只有76次/分。在遨遊太空、萬眾矚目、又不能百分之百排除意外發生的情況下,他神態從容,還能平靜入睡……人們不禁發問:這樣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怎麼來的?近日,記者專訪了中國航太員大隊心理教練、航太醫學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劉芳。


    劉芳首先為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神舟五號”發射前夕,劉芳給楊利偉做了個小試驗:“你看著我的眼睛,5分鐘內不能咽唾沫。”楊利偉試了試説道:“ 劉老師,你沒提到唾沫之前,我還沒感覺有唾沫,現在反倒有唾沫要咽了。”由此,劉芳啟發楊利偉:這個現象説明,當我們把心理能力集中投向擔心的某種結果時,反而事與願違。於是對他“面授機宜”一番,楊利偉的心理狀態很快調適到了最佳狀態。10月14日晚上,楊利偉在接到正式通知第二天由他執行航太任務的時候,非常平靜。晚上8點準時入睡,第二天淩晨還是醫保醫生把他叫醒的。


    心理訓練在美、俄的載人航太中早已得到應用,並成為一門體系完整的航太心理學。航太員在太空將面臨失重環境下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壓力,乃至生與死的極度考驗,因此必須有超強的心理調節與控制能力,心理狀態必須十分穩定,才能執行任務。在劉芳和同事的精心設計和組織下,航太員先後學習了《心理健康知識系列講座》,進行了包括心理放鬆、強化自信、強化記憶、心理相容性等一系列訓練課目。以上提到的這一個小故事只是劉芳為楊利偉所做的若干心理訓練中的其中一項。


    “心理調適和訓練永遠都只能是輔助手段,楊利偉在太空的良好心理素質表現首先取決於他過硬的體質和紮實的基本功。”作為楊利偉的心理教練,劉芳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了準確的“定位”。航太員是從初選後的1500多名飛行員中層層遴選出來的,身體素質可謂億萬之中選其一。在5年的訓練當中,他們又通過超負荷的訓練一次次向生理極限發起挑戰,以適應太空環境。同時,太空飛行對航太員的知識面與知識層次要求比較高,基礎理論訓練課有載人航太工程基礎、航太醫學基礎、星空識別、高等數學、力學、英語、自動控制理論等13門課程。面對這些內容深奧的知識,楊利偉知難而進,抓緊點滴時間刻苦學習。到飛天之前,楊利偉對飛船飛行程式和操作程式已是滾瓜爛熟,倒背如流,座艙裏的所有儀器、電門他都一清二楚。他自信地説:就是遇到特殊情況,我不看手冊,也完全能處理好。僅此,楊利偉在首飛中有上佳的心理表現,自在情理之中。


    最後,劉芳對楊利偉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進行了一次“綜合評析”:楊利偉以“任務為中心”的職業動機明確,很少考慮個人名利,一切為了完成任務,能一心一意地進行飛船操作。他的思維深刻,記憶準確,感知敏捷。在5次正常飛行程式考試中他獲得兩個99分、三個100分的好成績。他勇敢、果斷,堅持性好,不易受外界干擾。“在心理學角度上更值一提的是,楊利偉的自我認知出眾,對自己認識非常全面、客觀,心態平正;對自己與他人的差異認識也很清楚,知己知彼,能很好地進行自我調適,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這一點保證了楊利偉能自始至終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並最終出色地完成了首飛航太任務。”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