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載人航太夢圓金秋-宇航員揭秘
宇航員揭秘


 

目擊中國飛天英雄出征太空
 
 
  來源:      日期:2003-10-15 12:51

    大漠清晨,東方已露曙光。
  圓夢飛天,中國英雄就要從這裡出征太空。
  西元二00三年十月,已辛勤耕耘了十一年的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準備在這個深秋時節去收穫。
  十五日五時,人們把目光聚焦于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太員公寓“問天閣”。再過三十分鐘,中國第一位航太員楊利偉將從這裡的載人航太發射場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開始令世界為之矚目、令中國人為之自豪的飛天之旅。
  奔月的嫦娥、敦煌的飛天女和“人類航太鼻祖”萬戶都可以作證:這一天,中國人已渴望了很久。這一刻,中華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曾經和航太員楊利偉朝夕相處的教練、專家們來了;舉著鮮艷花束的少先隊員,捧著樂器的軍樂隊員來了……人們聚集在“問天閣”前的廣場上,為這位中華民族的飛天英雄出征太空送行。
  “快看!我們的航太員來了……”
  五時二十八分,循著這有些激動的聲音,只見身著乳白色航太服的首飛航太員楊利偉邁著從容而穩健的步伐,從問天閣航太員的專用通道,微笑著向大家走來。緊隨他身後的是身著天藍色訓練服的航太員翟志剛和聶海勝。隨著歡快的《迎賓曲》奏起,航太員們被掌聲和鮮花包圍著。
  首飛航太員梯隊由楊利偉和翟志剛、聶海勝組成。在此之前,他們按照首飛任務計劃完成了綜合性演練。飛船發射前,任務指揮部研究決定,首飛任務由楊利偉擔任。
  楊利偉,一九六五年六月出生於遼寧省綏中縣,大學文化,中校軍銜。先後飛過強擊機和殲擊機兩種機型,安全飛行一千三百五十小時。一九九八年被選拔為中國第一代航太員。經過五年多系統的理論學習和挑戰人體生理極限的訓練,其綜合素質完全具備航太飛行的要求。
  從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飛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從太空梭橫空出世到多種空間站問鼎蒼穹,此前四十多年時間,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已先後進行兩百四十次載人飛行,把九百五十一人次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
  今天,中國人也要飛向太空,中國就要成為世界載人航太俱樂部的第三個成員。
  “總指揮同志,我奉命執行中國首次載人航太飛行任務,準備完畢,待命出征,請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太員大隊航太員楊利偉。”
  “出發!”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指揮部總指揮李繼耐莊重地下達命令,剛勁有力的話語中蘊含著信任與期待。
  “是!”
  隨著楊利偉鏗鏘作答和標準的軍禮,中國第一代航太員的奪人風采,瞬間便定格在記者們的鏡頭裏,定格在共和國的航太史冊上,定格在人類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楊利偉隨後激動地和翟志剛、聶海勝相互握手擁抱,並頻頻向歡送的人群揮手致意。
  為了這一天,多少人殫精竭慮,青絲變白髮;多少人頑強攻關,最後累倒在實驗室;多少人無怨無怨、默默奉獻……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偉大的祖國……”人們揮動著手中的彩旗、氣球,用嘹亮的歌聲,為中華民族國出征太空的飛天英雄送行。
  五時三十分,楊利偉深情地注視了一眼面前鮮艷的五星紅旗,然後轉身向停在旁邊的專車走去。車隊在五輛摩托車的護送下,穿過夾道歡送的人群,向載人航太發射場駛去。
  車隊在發射塔架下停了下來。楊利偉在一名教練員和醫生的陪同下,走向塔架防爆電梯。他在兩位技術人員的協助下進入飛船艙內,等待開始他二十一小時的太空旅行。
  旭日東昇,朝霞已映紅戈壁灘。為英雄送行的人們還一直注視著載人航太發射場的方向,目光中寫滿祝福與期待,祝福中國首位航太員楊利偉的太空旅行順利、愉快!期待他成功凱旋、勝利歸來!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