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載人航太夢圓金秋-輝煌神州系列
輝煌神州系列


 

中國邁向“太空文明”新時代
 
 
  來源:      日期:2003-10-16 15:32

    2003年10月16日,中國首次載人航太飛行取得圓滿成功。中國首位航太員楊利偉乘坐中國人自己研製的飛船在太空中繞地球飛行14圈後,安全著陸于內蒙古草原。
  這是中國人邁向宇宙的歷史性一步,這是中國航太事業劃時代的偉大成就。
  33年前的4月24日,一曲悠揚的《東方紅》樂曲從深邃而神秘的太空傳來,劃破夜空,回蕩大地。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今天,當楊利偉走出“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的時候,中國,一躍成為國際“太空俱樂部”的第三位成員。
  楊利偉60萬公里的太空之旅,在浩瀚的太空中只是咫尺之遙。然而,它卻是一個民族等待了幾千年的夢想和期盼。
  自古以來,人類就有飛出地球、探知太空奧秘、開發宇宙資源的願望。經過千百年的努力,人類終於在20世紀飛出了自己的搖籃——地球,從而開闢了繼陸地、海洋和大氣層之後的第四疆域。
  自1957年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空間科學技術已成為當今世界最有影響的科學技術之一。如果説,電力和石油是工業革命的命脈,那麼對通信、導航與授時、遙感、監測和氣象有特殊貢獻的航太事業,必將成為21世紀資訊革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人類已經登上過月球,人類的航太器已經訪問了太陽系的主要成員,對大部分行星進行了反覆的勘測。目前,建立月球基地和登陸火星已進入具體研究階段。但是,面對無窮的宇宙,我們的認識和利用才剛剛開始。太空,不僅為我們提供了高度資源、微重力資源、超高真空資源、無限的能源和物質資源,而且還為我們提供了廣袤無垠的空間資源。科學家們預言,在太空中,可能發現地球上沒有的物質,可以進行全新的物理、化學過程實驗,能夠以全新的角度認識生命起源、宇宙起源,並能夠開拓出無窮的生存空間和創造新的生活方式……
  在這個全新的“太空文明”時代,地球是人類生存之本和一切物質財富之源的斷言似乎已顯得過時,浩瀚宇宙正以其無窮無盡的寶貴資源,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去開發、去利用。人類進入外層空間,向宇宙的廣度和深度進軍,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類文明繼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與人類探索腳步的每一次延伸一樣,通向太空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和犧牲。正是這種風險和犧牲,引領著人類前進的步伐,造就了一批被稱為民族英雄和人類英雄的勇士。作為造訪太空的中國第一人,楊利偉無疑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又一位英雄。他獨上九霄,隻身面對未知世界的勇氣和精神,必將會給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行動塗抹上新的亮彩。
  今天是未來的前奏。今天正在進行的基礎研究,就是明天的技術,就是後天的生活方式,這一點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們的共識。從設計製造運載火箭、宇宙飛船到建立完善的發射場地和測控網路,載人航太工程幾乎涉及所有的國民經濟部門,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實施載人航太工程,不僅可以帶動一大批高新技術領域的水準提高,而且必將會對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
  今天,如果我們錯失了“太空文明”時代,就會像500年前錯失大航海時代一樣失去相應的技術、社會發展機遇。
  著名的航太先驅齊奧科夫斯基説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沒有人能永遠留在搖籃裏。”
  自從昨天楊利偉走向太空的那一刻起,中國人開始走出自己的搖籃,蹣跚學步了。楊利偉勇敢邁向太空的這一小步,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步。因為,它標誌著:中國,已經揭開了邁向“太空文明”新時代的序幕。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