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千名黨員齊抗旱 萬名群眾同受益

時間:2010-04-27 15:33   來源:雲南網

  自抗旱以來,走在雞街鄉的村間小路、隨處可見黨員幹部忙碌的身影,廣大黨員帶頭抗旱魔保民生,為全鄉群眾帶來了甘甜的清泉,築牢了幹群黨群關係。

  自去年7月以來,雞街鄉和其他地區一樣,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嚴重乾旱,致使全鄉500余口在建小水窖及基礎設施建設難以推進,9300畝農作物受災,5231戶23500余人及3.2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持續不斷的乾旱給全鄉喀斯特地貌比重佔54.6%的農業大鄉帶來了嚴重影響。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旱情,全鄉黨員幹部沒有向旱魔低頭,積極組織指導群眾開展抗旱自救,幫助受災群眾解決缺水用水難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入黨時許下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在雞街河畔譜寫了一曲曲齊心協力戰天災鬥暴魔的壯烈凱歌,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年僅45歲的雞街鄉水務站站長駱遠祥,在鄉水利站線上幹了21年,一臉的鬍鬚,一件短袖襯衫配一雙膠鞋,晃眼看上去好似一個磚工。大旱當前,他舍小家顧大家,早出晚歸,每天奔波于各個村民小組調查了解全鄉旱情,短短幾個月,他就跑遍了全鄉170余個缺水村寨的三分之一,深入村組600余次,因站上沒有車,他又不會騎摩托車,僅請車費就花了300余元。情況掌握了解到每村每戶,全鄉有多少個村寨缺水,缺水面如何,各村有多少戶多少人缺水,哪家水池裏大概有幾方水,能吃幾天,他心裏記得清清楚楚,為全鄉制定抗旱對策提供準確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並認真完善做好供水方案,及時向鄉黨政領導反饋情況,調配、協調好用水難題,做好群眾思想穩定工作,組織動員群眾積極開展抗旱自救、互助,認真做好水質監測,確保群眾用水安全。積極帶領群眾尋找水源點,每找到一處新的水源,他都直接參與到勘測、打井、管道安裝的工作中,親自督促施工,把好技術指導關。由於他工作提前、紮實到位,全鄉未發生過一起水事糾紛,抗旱救災工作井然有序。那馬龍灘水源點是全鄉抗旱工作中最大的一個供水點,25公里外的王家塘冉家衝等村民小組缺水群眾都到此取水,為了能讓群眾更快的拉到安全的飲用水,他從早到晚,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時間,在短短的2天時間就組織安裝了900米引水管道,開挖了60立方米的簡易蓄水池一個,取水管2根,現每天從這裡拉出的水就有50車,可供1000人飲用10天。新確定了紙廠、黃龍坡、那馬龍潭等6個水源點,有效保證了全鄉缺水群眾都有水取。鄉鎮工作千頭萬緒,在送水車輛的安排上少不了他,在分任務掛鉤落實村小組缺水情況上也少不了他,如在分配掛鉤村小組任務時就有同事對他説的“老駱,如實在忙不贏的話安排掛鉤的任務你就別分了”,他回答説“書記、鄉長比我更忙碌,他們都有任務,我有什麼特殊的呢?”

  牛場壩村村黨委書記王國祥,一天忙裏忙外,又是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又要忙於抗旱工作,當群眾問他“你一個月才領500元的工資,這麼幸苦幹什麼”。他説:“上級黨委政府的重托,人民群眾的信任,我們工作不是為了錢,而是為地方經濟發展,為地方老百姓早日脫貧致富做出貢獻”。大旱造成全村33個村民小組4165人1000多頭大牲畜出現飲水困難,玉米等大春作物無法播種。如此嚴重的旱情讓村黨總支書記王國祥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與村“兩委”成員及時組織動員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開展抗旱自救,幫助五保戶、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和老人及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解決實際困難。在博弄村小組召開村“兩委”換屆選舉會議時,了解到新寨村小組70歲高齡的王成海戶兩老,帶殘疾每天要到3公里外的博弄村取水,來回要2個多小時,他主動向鄉黨政領導彙報情況後,政府免費為王成海家送了一車水,夠用1個多月。經他爭取免費為弱勢群眾送水10余起,協調爭取上級有關部門抗旱救災資金及物資支援3萬餘元,組織2856人投入抗旱,抗旱設備3台(套),抽水500立方米,灌溉農田300畝,臨時解決了4165人1000余頭大牲畜飲水難題,引導全村800余名勞動力外出務工減少旱災造成的損失,確保了全村社會和諧穩定。王家塘村委會冉家衝因缺水要到25公里外的那馬龍潭取水,村民小組長、共産黨員余明華在積極組織抗旱自救的同時,將自家花錢買來的水分給村裏的弱勢困難群眾吃,贏得了群眾的讚譽和好評。冉家衝村小組現有人口185人,在過去是一個交通閉塞,經濟落後的村子。她當選為村民小組長後,積極帶領群眾修路,兩年時間就修通了冉家衝村小組至麻栗坡縣馬街鄉木亭公路,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承建王家塘小學校園建設的建築老闆汪明,積極加入到了該鄉抗旱救災的行列中,在得知全鄉有大部分學校因缺水學生無法正常上課時,他專門請一輛車無償的為全鄉九所半借制學校送水30余車。筆者在進村採訪抗旱救災情況半路巧遇到他時,他還忙碌著送水的事情。當問他又不是本地人,為什麼會這麼做時,他説:“現在全省上下都在共同抗旱,我也應該為抗旱出分力,建議全縣的老闆都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一句多麼樸實的話語間流露出了大旱無情人間有愛。截止目前,全鄉共投入抗旱資金207.9萬元,抗旱人數2.25萬人,抗旱設備2580余臺次,機動運水車輛4750輛(次),拉水40000余立方,緩解了23703人13970頭大牲畜的飲水難題。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