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感謝親人解放軍!” ——興義軍分區組織官兵民兵抗旱救災記事

時間:2010-04-29 09:56   來源:貴州日報

  在黔西南自治州這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災中,興義軍分區黨委及時組織官兵民兵抗旱救災,受到成都軍分區和省委省政府與當地人民群眾的讚譽。

  4月3日,溫家寶總理深入興義農村視察災情,總理對受災地區與群眾的深切關懷感動和鼓舞著現場每一個人。興義軍分區黨委一班人深感責任重大:“軍隊是黨的旗幟,幫助人民群眾渡過難關是義不容辭的任務!”軍分區黨委3月1日發出緊急動員令,號召全區官兵民兵投入抗旱救災。在持續抗旱救災鬥爭中,軍分區黨委持續要求各縣(市)人武部每天上報一次抗旱情況,軍分區機關每天匯總相關情況安排抗旱救災工作,軍分區黨委每週一次聽取抗旱工作彙報,分析部署下一週抗旱救災工作。軍分區在抗旱救災工作中全力做到“五個第一”:第一時間落實上級黨委首長指示,第一時間上報駐地災情,第一時間響應地方黨委政府要求,第一時間組織民兵投入戰鬥,第一時間解決人民群眾困難。

  面對這場抗旱硬仗,興義軍分區積極承擔起多項重要任務:森林、防火、為受災群眾送水、協助找水、幫助補種抗旱作物及維護社會穩定等。軍分區要求全區官兵民兵,在抗旱救災工作中做到“三個不收兵”:旱情不消除不收兵、群眾困難不解決不收兵,地方黨委政府要求不落實不收兵。

  在軍分區所轄8縣(市)人武部駐地全部為特旱區,駐地總人口為318萬,乾旱造成240萬人受災,197.79萬人、378.6萬頭(匹、只)牲畜飲水困難。面對特大旱災,全區官兵民兵響亮發出“用汗水換飲水,用清泉保青苗,旱情不減,部隊不撤”的誓言。

  全體官兵民兵圍繞送水、找水、保水、節約用水,打響了抗旱救災的攻堅戰。

  軍分區組織汽車送水、摩托車送水、民兵背水3支突擊隊,確保邊遠少數民族村寨群眾生活用水、農村學校師生生活用水,以及孤寡老人、傷殘軍人、軍烈屬特困家庭生活用水和重大農産基地生産用水,組織官兵民兵持續為全州33個村寨12000余人,6所鄉村學校1800余名師生,65個特困家庭,4個農産基地送去了生活生産用水。

  2009年8月以來,普安縣三板橋鎮十里村向陽組群眾一直靠到5公里以外的地點取水維持生活,當地人武部積極發動民兵尋找水源,經過近一個月探尋,終於發現了新的水源點,人武部立即組織民兵100余人,奮戰三晝夜,鋪設1700米管道,把甘泉引入山寨,解決全村1480人的生活用水,當地群眾緊緊握住官兵們的手説:“感謝共産黨,感謝親人解放軍!”在尋找水源戰鬥中,軍分區組織全區官兵民兵先後新建了一批“紅軍井”、“黨恩井”、“民心池”、“共建壩”、“同心渠”,據不完全統計,至3月底已組織群眾尋找水源點138個,新挖水井24口,修建蓄水池113個,水渠13400米,架設輸水管線8000余米。

  大旱之年滴水貴如油,興義市人武部積極組織民兵探索節水新招,發揮有限水資源作用。該市則戎鄉冷洞村種植了2000余畝42萬餘株金銀花,是全村350戶1900余名群眾的“錢袋子”與“命根子”,因旱災有80%的金銀花瀕臨旱死,村民萬分焦急。民兵連長朱昌國在市人武部指導下,採用扎上小眼的礦泉水瓶灌滿水後對金銀花根部進行滴灌,一瓶礦泉水能滿足一株金銀花3至5天生長需求,節水抗旱保作物非常有效。軍分區緊急組織官兵民兵1500余人,採用購買、回收等收集空礦泉水瓶6萬餘只,及時給42萬餘株“金銀花輸液”。4月1日,成都軍區副政委段錄定中將到該地調研旱情,要求在部隊民兵中推廣這種科學抗旱方法,並迅速調集14集團軍裝甲旅100名官兵參加戰鬥。溫總理到興義視察災情時對此做法給予讚揚肯定。

  興義軍分區組織官兵開展“保群眾金飯碗、保鄉親搖錢樹”會戰,成建制組織民兵打響了“抗旱保羊,抗旱保金銀花,抗旱保花椒,抗旱保早熟蔬,抗旱保油桐桉樹”等戰鬥,共計投入民兵抗旱救災分隊25支,出動兵力4萬多人次,投入資金100余萬元,動用車輛3820台次,送水6840噸,澆灌農田4100畝,澆灌苗木8萬餘株,努力幫助災區群眾實現“大旱無大災,大旱無大損”的目標。

  抗旱救災中,興義軍分區黨委從嚴肅政治紀律、嚴肅群眾紀律、嚴格責任制、嚴格車輛管理入手,做到給群眾辦好事,不能給人民添負擔;進村入戶送溫暖,不喝群眾一口水,不吃群眾一頓飯。

  自春節以來,由於乾旱山林火頻發,興仁縣人武部曾在一夜連續接到6次火警救援通知,人武部政委丁紹林顧不上照料癌症晚期的妻子,帶領官兵民兵戰鬥在救火一線,抗旱期間沒有回家探望一眼。抗旱期間全區官兵民兵建立6支森林防火分隊,共撲救大小山火254起,民兵應急常務分隊成為抗旱滅火突擊隊。

  按照“團以上領導幹部不少於4戶,營以下幹部不少於2戶,職工和專武幹部不少於1戶”要求,軍分區在開展全區“結對抗旱”活動,共結抗旱幫扶對子6200余戶,其做法被黔西南自治州委、州政府推廣。冊亨縣人武部部長杜流祥指導幫助者樓鎮布依族老人韋正喻種植4畝多蔬菜,老人感激地説:“我的菜地能有收成,全靠解放軍和民兵幫忙!”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