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我們需要這樣的指導員”——新農村指導員李山雲帶領群眾科學種植馬鈴薯記

時間:2010-04-26 10:24   來源:雲南日報

  本報記者 張天春 通訊員 吳長彬

  “看樣子,今年我們的洋芋還要增産。”看著地裏一排排破土而出的馬鈴薯苗,鎮雄縣中屯鄉平壩村村民吳道先喜上眉梢,“這都要感謝李指導,沒有他,恐怕我們的洋芋還沒有種下去。”“我們就需要這樣的指導員。”周圍村民們圍過來七嘴八舌地説。大家説的就是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馬鈴薯研究中心下派這裡的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李山雲。

  馬鈴薯是鎮雄縣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每年播種面積在60萬畝以上,約佔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今年因持續乾旱,群眾一直不敢下種。對此,作為第四批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李山雲今年3月1日入駐中屯鄉後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主動向鄉里和村“兩委”彙報,希望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向群眾推廣抗旱效果明顯的馬鈴薯大垅雙行栽種技術。得到鄉里和村裏的支援後,李山雲帶領群眾選地塊、翻土、運肥料,沒日沒夜地幹起來。

  “大垅雙行是一項旱作節水技術,就是利用寬窄行進行馬鈴薯播種,播的時候平作,留40公分的小行距、80公分的大行距。”從種薯切塊到消毒處理,從播種深度到底肥鋪墊,從起垅時段到中期管理等,李山雲講得細緻,群眾聽得認真。通過現場講解和手把手的示範指導,全村群眾打消了顧慮,紛紛按照李山雲教給的技術搶種馬鈴薯。

  在指導群眾採用旱作節水技術搶種馬鈴薯的同時,李山雲還及時將平壩村的旱情向單位彙報,爭取單位領導的支援,緊急協調了4000斤抗病性好,比較適宜在昭通範圍種植的YS03-3348馬鈴薯新品種分發給農戶試種。此外,李山雲還專程跑到宣威,幫助鎮雄縣農技站聯繫了7個馬鈴薯新品種和4個黃豆新品種進行試種。

  1個多月來,李山雲共進村入戶走訪調查300余戶次,實地指導群眾抗旱搶種120多戶次,提出抗旱救災保春耕合理化建議10余條,為所在鄉鎮領導掌握旱災實情、科學決策提供了詳實、有價值的資訊。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