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關鍵時刻又見子弟兵—貴州省武警二支隊抗旱救災記事

時間:2010-04-21 10:17   來源:貴州日報

  節水就是支援災區。

  面對嚴重的缺水狀況,節水行動在省武警二支隊迅速展開。支隊召開專題會議,就節水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並向全總隊官兵發出了《支援災區、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倡議書,倡導全總隊官兵用香皂、洗手液的時候關上水龍頭,搓洗乾淨後再開水沖洗,淋浴時先用噴頭從頭到腳淋濕,待用香皂或沐浴液搓洗後,一次性沖洗乾淨,洗臉、刷牙的時候使用臉盆和杯子,用淘米水、煮麵水洗碗筷,用洗菜水來澆花;洗臉水用了之後再洗腳,最後用來衝廁所。

  該支隊還對供水設施進行了全面檢修和改造,杜絕了長流水和因管道破裂引起的浪費水源。以往勤務汽車中隊每月洗車要用40噸水,開展節水行動以來,通過舉行“到底用多少水才能把車洗乾淨”的討論,官兵們紛紛為節水建言獻策,改進洗車方法,現在每個月洗車只需5噸水。

  幫困就要幫到底。

  每週二、四、六一大早,貴陽市白雲區牛場布依族鄉石龍村的村民們都會提著水桶不約而同地提前來到村口,等待著送水的武警官兵。

  由於石龍村海拔較高,百年不遇的乾旱使那裏的村民生活用水極度困難,只有到8公里外的山溝裏挑水,而且水質渾濁。該支隊得知這一情況後,迅速帶領服務小分隊為該村的4個組進行送水,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支隊黨委得知該村有部分水渠因為堵塞而不能使用,部分道路尚未修通,群眾就醫不方便,17戶困難戶生活困難,村小學教育設施滯後、體育器材較少等實際困難後,4月9日,組織近200名官兵裝載近5噸的米、油、面、礦泉水來到該村開展抗旱救災行動。官兵自帶勞動工具,幫助村民修繕道路、清理溝渠,經過官兵們近7個小時的奮鬥,確保了道路和水渠的暢通,官兵們還積極幫助老人和留守兒童挑水,醫療服務分隊走村串戶,登門義診,為村民提供醫療服務,免費發放了近3000元的藥品;支隊長陳剛深入到17戶特困戶、困難戶家中,為每戶送去500元慰問金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支隊還為學校贈送了價值兩萬元籃球架、乒乓球桌、羽毛球、籃球、足球、排球等體育器材和書包、筆電等學習用具;為解決村民的長期吃水問題,支隊堅持每兩天送一次水,滿足了人畜飲水。

  黨員就要衝到最需要的地方。

  開展抗旱行動以來,政治處秘群幹事陸有永已隨送水車到石龍村送水往返60余次,特別是進入4月份,當地缺水情況逐漸加重,由以往的每天需求5噸水增加到了10噸水,為了使送水車每天能夠多拉一車水,他和送水隊員5點鐘起床,一天就可以送5車水,每次回到家都已經將近晚上12點鐘,睡眠時間不足5個小時。

  4月7日,因氣溫驟變,加之連續的勞累,他患了重感冒,體溫燒至39度,政委徐勇讓他好好休息一下,他卻説:“還是讓我繼續去吧,石龍村哪戶人家最缺水我比較清楚,這點感冒沒有關係,我還能堅持。”勤務汽車中隊士官李朱平,3月25日就已經獲准回家探親,就在當天,中隊接到派出駕駛員運送救災物資的通知,他主動向中隊請纓參加行動,他先後4次參加了貴州日報報業集團、武警總隊、廣東好幫手公司共同捐贈的救災物資和北京市民向我省捐贈的救災物資等運輸保障任務,兩過家門而不入,每次裝物資,他都放棄休息,主動參加搬運物資。到達目的地後,由於車開不進去,他還和災區人民一起肩挑背扛,翻山越嶺去送,至今他已運送救災物資30余噸,行程1500余公里。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