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鄉長“過腦不忘”記下抗旱點滴

時間:2010-04-19 14:03   來源:雲南網

  開遠市碑格鄉離市區81.5公里,是開遠市最偏遠的鄉。全鄉最高海拔2776米,平均海拔2212米。典型的卡斯特岩地貌,水資源佔開遠的3%,是全市水資源最匱乏的鄉。

  就是這樣一個鄉,在抗旱過程中,創造出無數的奇跡。而碑格鄉鄉長施厚光,是這個鄉在抗旱過程中的“靈魂人物”。雖然沒有用筆記下抗旱中的點滴,但在他的腦海裏,卻記滿了抗旱中許許多多難忘的故事。

  借錢鋪水管 村民有水喝了

  去年9月以來,施厚光發現沒有雨水了,而往年的雨季要到11月份,這有點異常。施厚光預測,可能遇到乾旱。9月底,他就商量佈置抗旱工作。

  11月,碑格鄉整個抗旱工作全面開展,鄉里用開遠市政府獎給他們的50萬元資金,開始鋪設抗旱管道,修復原來的水利設施。今年2月,紅河州、開遠市佈置抗旱工作,此時的碑格鄉已經熱火朝天,許多溝渠已經挖好,而錢困擾著抗旱工作的開展。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這是施厚光經常説的一句話。在大旱面前,碑格鄉沒有等上級的資金,而是想辦法借錢確保村民吃水與生産。

  施厚光與水管站一起到昆明一家塑膠廠,採取先支付一部分資金的辦法,拉回一批管子。取得信任後,施厚光用政府的信譽作保證賒賬,弄到全鄉所需全部管材,欠下100多萬元。現在這些管子都流出清澈的泉水,送進了千家萬戶,流進乾涸的田地。

  目前全鄉的抗旱工作基本結束,村民有水喝,大春生産開始了。施厚光開始忙新的工作——出去找錢。“再等幾天,有錢了就給你電話。”面對要賬的老闆,施厚光都只能這樣應付著。

  蓄水有“底氣” 大春生産有保障

  説到大春生産,施厚光把胸脯拍得響響的,“今年的大春生産100%沒問題了。”

  施厚光不是在吹牛,他很有底氣,農業生産用水,是吹不出來的。

  在去年11月份以前,全鄉的生産生活用水大多是靠海拔2200多米的魯姑姆水庫。為確保農民生産與生活用水,施厚光關停鄉政府所在地的供水,尋找新水源供政府片區用水。現在魯姑姆水庫還有15萬方水,這是施厚光有底氣的原因之一。

  3月11日,小寨扎尼黑水壩建成,蓄水5萬立方,這是施厚光有底氣的原因之二。

  目前全鄉有31個水源點,每天有近千立方流量,這些水在確保村民吃水的基礎上,還有一部分可調出來確保生産。現在每天可調用300多立方作為生産用水,這是施鄉長有底氣的原因之三。

  另外,施厚光的法寶還有採取抗旱新科技、烤煙地膜覆蓋等。

  3月31日,走進碑格鄉他衝村,正是中午時分,村民楊樹明擰開家裏的水龍頭,清澈的泉水流了出來。3月18日開始,全鄉所有的人都喝上自來水,這一點,也是施鄉長所驕傲的。

  在田間,村民們正在栽烤煙,他們將水管接在了田間的水龍頭上。打開水龍頭,自來水就噴了出來,一人澆水、一人栽煙、兩人蓋上薄膜。施厚光在一旁説,澆透點,沒事,有水。

  村民笑著説,與以往栽烤煙相比,今年反而一點都不累,因為水管接到了地裏。

  在地裏的水龍頭上,寫著各種編號。全鄉680個這樣的地邊水龍頭分佈在各個村寨,地裏還有930個24立方的水窖都是滿滿的水。

  在碑格村,大部分藠頭已經長出了葉子,摸著綠油油的藠頭葉子,施厚光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藠頭是全鄉高寒山區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已種了8000多畝。去年平均每畝收入達到4000元,最高的達到8000元。

  因為有水,全鄉的大春生産已全面展開,明年農民的口糧將有保障了。這讓施厚光心中有著説不出的高興。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