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抗天壯歌——來自貴州興義市則戎鄉冷洞村的抗旱報道

時間:2010-04-16 13:1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貴陽4月15日電

  西南地區的特大旱災仍在持續,抗旱鬥爭進入最為關鍵的時期。旱區處處,活躍著奮戰的身影;群山綿綿,寫滿了英雄的詩篇。謹以此文,獻給千千萬萬依然在抗旱一線頑強拼搏、抗災自救的旱區群眾,獻給無數心繫災區、守望相助的各界人士,獻給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奮力開創幸福生活的中國人民……

  ———題記

  記者朱國賢、鄒聲文、王麗

  人口數億、面積廣大的西南地區,正面臨著一場歷經夏秋冬春、持續近10個月的特大旱災……

  再嚴峻的災情,也無法使中華民族低下頭顱。找水源、保供水,抓春耕、保灌溉……在大災前,旱區人民頑強拼搏,以必勝的信念與旱魔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抗爭。

  這是一個地圖上找不到、位於群山深處的村莊,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則戎鄉冷洞村。

  這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村民,漢、苗、布依,男女老少,433戶1632人。

  從去年夏天到現在,這裡的人們以自己的雙手和臂膀,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與旱魔殊死相搏,日日夜夜抗旱保苗,全力守護著生命的綠色,全力守護著明天的希望,譜寫了一曲盪氣迴腸的抗天壯歌……

  旱魔肆虐,絕處求生。他們以不屈的意志,讓枯萎的“生命之花”煥發生機

  “磅薄數千里,為西南形勝”——300多年前,大旅行家徐霞客來到黔西南的興義市,深為這裡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所吸引。

  小小的冷洞村,就隱藏在被譽為絕世美景的萬峰林中。

  這裡美麗而脆弱,多年來水土流失,植被破壞,石漠化嚴重,山不存雨,遇旱即災。冷洞村的人們幾乎年年要與乾旱打交道。

  儘管各家水池蓄滿了水,但村支書朱昌國和村民沒料到,這一次,竟然是歷史罕見的四季連旱!

  去年七八月間,正是稻花飄香的時節,乾旱來了。村民們用水池裏的水,拼命保住了多數稻田的收成。

  稻子一收,該種小麥了。地太幹,牛拉不動。朱昌國緊急聯繫了幾臺微耕機,打碎幹硬的土塊,勉強種下麥子。

  到10月一直沒雨,地裏裂開了二指寬的縫隙。雖有村民的精心澆灌,但仍有三成小麥沒有發芽。

  小麥開始抽穗,雨水仍然不來。村民們不斷抽水澆灌。水池裏的水越來越少,地卻越來越幹。最終,人們好不容易才用水“喂”大的麥苗一片焦枯。

  村子四週的莽莽群山上,那些歷經數百年頑強存活的樹木雜草,幾乎全部枯死。

  小麥絕收!百年大旱!一向心中有底的冷洞村村民,開始緊張了。

  這是一種讓人揪心的期盼——

  每到晚上,全村1000多雙眼睛都死死盯著電視螢幕,收看天氣預報;每逢陰天,全村人都仰起頭,尋找可能帶來降雨的烏雲……但失望一次又一次襲來,他們未能盼到一場救命的雨水。

  春節時,周邊村子已經不得不花錢買水過年了,200元一車水。看到這一情景,冷洞村的人心開始慌了。

  興義市水利部門的人到各村巡視。看到冷洞村的水窖普遍有水,有些甚至有一米多深,他們肯定了這裡的抗旱準備和抗旱能力,但也鄭重提醒朱昌國:根據預測,很可能要到5月底才會有大雨……

  5月底!這意味著一千多號人得再熬好幾個月。朱昌國心裏異常緊張,表面上卻不動聲色。他和其他村幹部一邊頻頻察看各家水窖、水池,一邊不停地在心裏算計,全村還能扛多久……

  正月初八。朱昌國巡山察看全村金銀花的生長情況。天呀,出大問題了——許多金銀花開始蔫了!

  這可要了全村的命!朱昌國的心像扎著一把刀子……

  9年前,一心想著帶領村民致富的朱昌國,找到了一條適合冷洞村的路子:人工栽培金銀花。到去年,全村金銀花種植面積達2200畝,産值近100萬元,每人平均純收入60%來自金銀花……

  特大旱情襲來,耐旱的金銀花也頂不住了,一株株枯死。這可是冷洞村的“搖錢樹”、全村人的“命根子”呀。這些金銀花經過六七年的生長,已進入盛花期,如果枯死,意味著全村又要跌回到從前的苦日子……

  保住金銀花,就是保住希望!從2月開始,村民們自發背水上山,頂著日頭,在石旮旯裏一瓢瓢、一株株地澆灌。每次背水只夠澆5株。全村男女老少起早摸黑,不停背水上山。摔倒了,水灑了,站起身下山再背……

  沒想到的是,歷經艱辛背水上山,兩瓢水澆下去,刨開苗株根部一看,土還是幹的——幹透了的土,根本存不住水。

  一天又一天,儘管村民們拼命背水保苗,但金銀花還在不斷死去。到3月初,全村2000多畝金銀花,30%已經死亡,50%危在旦夕,一些水窖已經乾涸……

  58歲的李興剛種了1000多株金銀花,去年收入4000元,本預計今年收入會翻番。看到死去的苗株,他一次次地流下眼淚;

  78歲的張正銀老漢傷心地對朱昌國説:“金銀花死得太多了,沒有望頭了……”

  絕望,在村民心中蔓延。冷洞村,面臨一場四季連旱帶來的滅頂之災。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