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帶領村民抗旱的貴州興義冷洞村黨支部書記朱昌國

時間:2010-04-13 12:3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貴陽4月12日電 題:山溝溝裏的“希望之花”——記帶領村民頑強抗旱的貴州省興義市冷洞村黨支部書記朱昌國

  新華社記者 朱國賢、鄒聲文、王麗

  冷洞村,一個藏在貴州黔西南萬峰叢中的小山村。

  朱昌國,冷洞村的黨支部書記,大山裏的一條漢子。

  多年來,這位“倔漢”不怕天、不信命。這次,他可遇上了特大號難題。百年未遇的四季連旱,考驗著大夥兒心中的“主心骨”。能不能邁得過,連朱昌國自己都沒底……

  懸崖峭壁中,頑強綻放“希望之花”

  大山裏的村子,美麗而脆弱,石漠化嚴重,山不存雨,遇旱即災。冷洞村的人們幾乎年年要與乾旱打交道。

  “寧願苦幹、不願苦熬”。從2001年全票當選村支書,“倔漢”朱昌國就帶著全村1000多口子,炸石平地,修水池、造水田……祖祖輩輩滿山溝裏找水喝、連苞谷飯都吃不飽的山裏人,一年四季有了水喝,家家端上了白米飯,9年間每人平均純收入從400元增長到2600多元。

  全村水窖水池修了幾百個。所以,乾旱剛開始,朱昌國一點都不急。

  誰也沒料到,這一次,竟然是歷史罕見的四季連旱!

  去年8月,稻花飄香時,乾旱來了。朱昌國帶著村民們,用水池蓄水拼命保住了多數稻田的收成。

  收稻種麥,但地太幹了,牛拉不動。朱昌國緊急聯繫到幾臺微耕機,帶著村民打碎幹土塊,勉強種下麥子。

  沒雨,沒雨,一直沒雨……地裏裂開了二指寬的縫隙。

  朱昌國帶著村民,不斷抽水澆麥地。水池裏的水越來越少,地卻越來越幹。人們用貴如油的蓄水“喂”大的麥苗,一片焦枯!

  被稱為人間仙境的萬峰林,草木不斷枯死,仿佛被燒過一樣!問遍所有人,沒人經歷過這樣的大旱!

  一向心中有底的朱昌國緊張起來。他把村民召集在一起,提醒大家節約用水,同時給大家打氣。他説:“小季無收大季補。只要雨水一來,種下水稻,蓄滿水池,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春節時,周邊村子已經有人家買水過年了。水利部門的人到各村巡視,看到冷洞村的水窖普遍有水,非常佩服,卻也鄭重提醒朱昌國,根據預測,很可能要到5月底才會有大雨。

  5月底?1000多號人得再熬好幾個月!朱昌國心底裏異常著急,表面上卻不動聲色。只是,他更加頻繁地帶著人察看各村的每一個水窖、水池,一遍遍地在心裏算計著,全村還能扛多久。

  春節過了。大山裏的人們望穿雙眼,還是沒有盼來點滴雨水。

  正月初八。朱昌國按慣例巡山,查看全村金銀花的生長情況。天呀,石窩裏的金銀花開始蔫了!

  這可要了全村的命!朱昌國的心像扎著一把刀子,一陣陣地生疼。

  8年前,一心想著帶領村民致富的朱昌國,把目光瞄準了野生金銀花。小時候,他就到爬到崖壁上去採過,兩天勞動就能換來一年的學費、書本費。這些年,市場上金銀花一直很搶手,價格也高,大量種植還可以防治日益加重的石漠化,應該是個路子。

  朱昌國爬上幾百米高的大山,移出幾株金銀花,回家後自己育苗、嫁接、試種,最終育出了1000多株金銀花苗。

  2007年,第一批金銀花苗開花了,光一戶人家的金銀花就賣了好幾千元。去年,全村金銀花的種植面積達2200多畝,産值近100萬元,每人平均純收入60%來自金銀花産業。山溝溝裏的金銀花,成為名副其實的“希望花”。

  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守護群眾的“命根子”

  特大旱情下,金銀花一株株地枯死。這可是全村人的“命根子”呀。如果經過六七年的生長、已經進入盛花期的株苗大面積枯死,全村1000多人又要跌回到從前的苦日子。

  朱昌國和村民們開始頂著烈日,背水攀上山,在石旮旯裏一瓢瓢、一株株地澆灌。可讓人絕望的是,幾瓢水澆下去,刨開根部一看,土還是幹的。水分在乾渴的土地上立刻蒸發,眼睜睜就要看著一株又一株金銀花無可挽回地枯死了。

  毒辣辣的日頭繼續炙烤著群山,威脅著金銀花。

  一株,一株,又一株……水池裏的水快要見底了,村民背水的肩膀都磨破了,金銀花還在不斷地枯死。

  78歲的張正銀老漢傷心地對朱昌國説:“金銀花死得太多了,沒有望頭了!”

  “金銀花産業是全村的‘命根子’!群眾的利益保住了、發展了,我就是好人;群眾的利益沒保住、失敗了,我就是罪人。我絕不能當個罪人!”把群眾利益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這個“倔漢”,暗暗下定了決心。

  3月10日,朱昌國帶人挨家挨戶查看水池。全村386個水窖、246個水池,蓄水僅剩1200立方米,只夠1000多口人喝十來天。

  晚上,朱昌國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睡。一株株枯死的苗株,村民們急迫的目光,像走馬燈一樣在他的腦海裏來回變換。

  怎麼辦?怎麼辦?

  挑水?抽水?打井?要搶救種植在陡峭山坡上的金銀花,既要便於運輸,又要非常節水。一個個的辦法想出來了,又一個個被他否定。

  淩晨3點,乾涸的群山一片黑暗,但把老百姓的金銀花當成自己生命的朱昌國終於在反反覆復、絞盡腦汁後找到了光明--

  突然,他腦海裏靈光一閃:滴灌!乾旱的西北地區用滴灌解決了大問題,可以借鑒;沒有滴灌設備,可以用瓶子代替。

  早上6點,迫不及待的朱昌國早早起了床,在家裏翻箱倒櫃,找出十來個空塑膠瓶,翻出妻子納鞋底的大針,快步跑到蓄水池裝滿水,7點就爬到了山腰即將枯死的金銀花地裏。隨後,他在空塑膠瓶底打一個小孔,通過旋轉瓶蓋鬆緊控制水滴流量,把瓶子放到了金銀花根部。

  他一趟趟上山,一遍遍試驗,一遍遍翻看,焦急等待“土滴灌”的效果:第一天,摳開土一看,兩瓶水竟然可以濕透植物根部30釐米深的土;第二天,他發現發蔫的金銀花葉子開始舒展開來;第三天,枯死的枝條竟然長出了小小的新葉!

  太好了!金銀花有救了!

  朱昌國黝黑的臉上終於綻放出了笑容。48歲的他激動得像個小孩,他給村組幹部打電話時手舞足蹈:“金銀花有救了,有救了!”

  “土滴灌”使人們看到了希望。它特別有效,容易背上山,用水量還只是澆灌的五分之一,是一個好辦法。但朱昌國和村組幹部們站在山腰上一算賬,都傻眼了:要用“土滴灌”保住全村倖存的30多萬株金銀花,至少需要10萬個塑膠瓶!

  壓不垮的那股子倔勁,讓奇跡在絕境邊緣誕生

  10萬個!這可是個天文數字,哪找去?

  這位“倔漢”是不會退縮的!

  “你們趕快召集全村人開會,先教大家學技術,瓶子的事我來想辦法!”大家一籌莫展之際,朱昌國撂下這句話,匆匆跑回家,讓大學畢業的兒媳婦張仕會趕緊往興義市趕,想方設法去找瓶子。

  整整一天,張仕會幾乎跑遍了興義市所有的廢品收購站,卻只買到2000多個瓶子,還有不少根本不能用。

  2000個,僅是需要總量的五十分之一!

  第二天,朱昌國又派張仕會進城,借來一張書桌擺起捐贈點。“捐出一個塑膠瓶就是幫農民保住一棵金銀花……”熱心群眾紛紛伸手相助,當天募集到3000多個。

  太少了!太少了!金銀花每天都在死去,冷洞村等不起。朱昌國想盡一切辦法,動用一切關係,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利用廣播、電視反覆介紹冷洞村的特殊抗旱需求——需要舊塑膠瓶。

  大山漢子頑強堅韌、抗擊旱魔的精神,深深感動了當地群眾。為了金銀花,為了冷洞村,人們四處搜尋舊塑膠瓶。部隊、學校、機關;軍人、市民、學生……僅5天時間,10多萬個塑膠瓶就送到了村裏……一戶戶村民帶上瓶子,來到自家水池灌滿,背水上山保苗。

  但朱昌國沒想到,還有一些村民懷疑“土滴灌”這個法子,説,舀水澆灌都沒用,“土滴灌”能行?

  為了每一戶都能保住金銀花,朱昌國苦口婆心。白天,他組織村組骨幹上山傳授技術、檢查保苗情況;晚上,他帶著村組骨幹翻山越嶺,到全村12個村民小組現場演示,讓大家看實際效果。回到家裏經常是半夜。

  懷疑消除了。冷洞村村民用自己的手和肩,背水上山保苗。無論曙色未明,夜色蒼茫,冷洞村的群山之上、石旮旯裏,總是躍動著朱昌國和村民們一起背水保苗的身影。

  雨水依舊沒來,日頭越來越毒,土地越來越幹,但冷洞村的35萬株金銀花挺了過來,乾枯的枝條上挺立著嫩綠的新芽。乾旱中逼出來的“絕招”,使這裡的金銀花絕處逢生。

  為了抗旱,忙了近10個月的朱昌國卻無法讓自己閒下來。每天,他都會帶著村組骨幹上山,查看金銀花的情況,都會四處聯繫水源……

  問他:“苦嗎?”

  “苦,但值!”這位山裏漢子的回答簡短、有力。

  金銀花很平凡,卻是大山人家的希望。現在進出冷洞村,每次都能看到山旮旯裏一株株的金銀花。這種花,耐乾旱,耐貧瘠,在石窩窩裏也能開得很燦爛。極度的大旱,幾乎將這些希望之花置於死地,但頑強的朱昌國,帶領大家硬是讓金銀花重現生機。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