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雲南大姚縣彝鄉10名黨員義務送水上高山

時間:2010-04-12 08:24   來源:人民日報

   4月8日一早,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趙家店鄉北新街村上村黨員楊德玉就開著自家的農用車下山了。他要到村外3.4公里的水源點為全村100多名彝族群眾拉水。雖然辛苦,但楊德玉覺得很值,“我拉的是全村人的希望!”

  上村是典型的彝族村,坐落在海拔2700米的高山上。從2月9日至今,整整兩個月,在那條維繫全村人生活的3.4公里“生命線”上,每天都能看到10名共産黨員奔忙的身影。

  上村黨支部書記楊學文回憶説,2月8日晚,上村召開了一次戶長會。當時,旱情一天比一天嚴重,村裏的蓄水池早已見底。僅靠人背馬馱,去最近的水源點取水,來回一趟也要3個小時。黨員楊德玉首先站了出來:“用我家的車給全村拉水吧。”在場的人都知道,楊德玉的農用車是拉山貨做生意用的。

  楊德玉話音剛落,其他黨員也沒猶豫:“我負責塑膠桶!”“我負責水泵!”就這樣,上村10名共産黨員組成了一支為全村村民義務送水的“楊家將”:楊德玉主要負責開車拉水,每天兩趟;82歲的老黨員楊自芳和71歲的老黨員楊育英看護村頭的分水點;—名年輕黨員帶領村民值守山下水源點的水泵;其他幾名黨員負責為孤寡老人、傷殘人員等取水不便的特困群眾送水到戶。

  由於山路崎嶇,不出一個星期,運水的塑膠桶就因一路顛簸、撞擊而“漏洞百齣”。看著跑、冒、滴、漏的水灑濕了彎彎山路,10名黨員心急如焚……正當大家一籌莫展時,縣裏下發了抗旱資金,楊學文立即叫上楊德玉開車趕進縣城,焊接了一個兩立方米的鐵皮水箱。

  在10名黨員的帶動下,上村村民齊心協力,不等不靠,抗災自救。每天送水車一到,不少村民都熱心地上前幫忙卸水;有的幫助黨員值班輪守水泵;有的還幫著送水的黨員家裏挖地鏟草、澆水保苗……兩個月來,高山之上的上村沒有一戶人家出現飲水困難。

  深知每一滴水都來之不易的村民們,把洗臉、洗腳、洗菜的水都積攢起來澆菜園、澆核桃樹。“雖然今年大旱,但我們村新種植核桃60多畝呢。天不下雨,我們端也要端水來澆。”黨員楊興華説。

  如今,在上村依舊“喊渴”的土地上,大片大片的核桃樹正抽芯吐蕊,桃花、李花競相開放。“大春備耕早就開始了,只要一下雨,玉米、烤煙就可以種下去了。”北新街村委書記陳雲説。(記者 胡洪江)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