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廣西高海拔旱區大面積生態公益林枯死

時間:2010-04-12 10:00   來源:新華網

  在廣西旱區,部分海拔較高石山地區的生態公益林木開始出現大面積枯死現象,這一現象目前呈不可抑制的擴大趨勢,周邊群眾生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

  記者近一個月以來走訪廣西百色、河池旱區發現,因為乾旱持續蔓延,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地區林木因旱受損嚴重。

  4月9日,在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境內,石山地區枯死的林木隨處可見。原本是綠色的連綿石山,因樹木的乾枯而變成了白色、黃色、紅色和黑色。隨意摘下幾片乾枯的樹葉,用手輕輕一捻就變成了碎末。

  德峨鄉黨委書記覃貞木告訴記者,這些枯死的林木大部分都是石山生態公益林。這些林木從2010年春節過後開始出現乾枯現象,目前乾枯面積已由春節期間的2.5萬畝擴大到11萬畝,枯死面積達到5萬畝,而且有繼續蔓延趨勢。

  “五六十年封山育林的成果,卻因為一年的旱情毀於一旦,實在可惜,但是又無計可施。”覃貞木説。這些林木大多是當地封山育林保存下來的數十年的林木,都是非常耐旱的蔭萫、青岡等品種,有些林木已經在石山上生長了50年以上,甚至超過百年。因為乾旱,大面積的樹木逐漸變成白色,之後逐漸變成黃色和紅色,直到變成黑色而枯死。

  隆林各族自治縣是廣西受旱災影響最為嚴重的縣之一,而德峨鄉因為石山面積廣,旱情又是重中之重。德峨鄉副鄉長黃永烈分析認為,除乾旱缺水的原因外,德峨的高海拔、高紫外線和石山土壤層薄都是大面積樹木枯死的主要原因。德峨的平均海拔為1600米左右,大部分為土壤稀薄的石山,樹木也是根細皮薄。

  從初步統計的數據來看,截至4月8日,僅僅在隆林各族自治縣,全縣有生態公益林172萬畝,其中石山生態公益林枯萎49.9萬畝,直接經濟損失6000萬元。

  乾旱也使石山地區群眾的生態安全岌岌可危。德峨鄉德峨村木路卡屯60歲的村民熊明玉告訴記者:“這是我第一次看見石山上的樹木都旱得枯死了!不僅是樹木,玉米也沒法種下去,連喂豬的野菜也找不到一棵了!”

  記者看到,熊明玉家裏養著兩頭母豬和30頭還沒滿月的小豬。因為找不到野菜喂豬,他只能爬到石山上,把石頭上已經乾枯的苔蘚植物扒下來,努力找水泡軟洗凈做飼料。目前,木路卡屯附近的水源早就枯竭,全靠政府送水維持。

  在大石山區,群眾主要依靠在石頭縫隙中的土地裏種玉米等農作物生存。熊明玉説:“現在玉米沒法種,家裏吃的糧食都成問題,甚至野菜都不長了。要是天再不下雨,我就把小豬仔都趕到山上去放了算了。”(記者 王志偉)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