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守著烏江“喊渴”引發的思考

時間:2010-04-27 11:00   來源:貴州日報

  在4月初由貴州省人大環資委組織召開的烏江治污會議上,有專家坦言,今年遭遇的特大旱情,凸顯了我省在生態和水利兩方面“欠賬”,在工程性缺水的同時,由於主要流域水質惡化,貴州可能將進一步遭遇由於水污染而産生的水質性缺水。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口迅速增長,烏江流域局部河段水體污染嚴重。加大對烏江流域重點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刻不容緩。4月中旬,記者隨省人大環資委在烏江沿岸進行實地調研和採訪,希望通過我們的報道推動有關方面改進工作,力爭烏江水質有明顯改善,讓沿岸人民群眾喝上放心水。

  2009年烏江總體水質中度污染

  4月上旬,記者隨省人大環資委委員和遵義縣環境監測站的工作人員來到在烏江大壩下,看到烏江電廠生活區地質34號泉點有大量白色污水排出。污染物流經30公里至楠木渡後仍不能得到有效消減。環境監測人員現場取水樣,用試紙檢測,試紙呈深紅色,監測人員告訴記者,這表明這一河段氟化物和總磷均嚴重超標,為重度污染,已經嚴重影響沿岸人民群眾飲水安全。

  遵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躍明説,烏江渡水庫除用於烏江渡發電廠生産用水外,還是遵義縣庫區沿岸近5萬人的飲用水源和周邊工業、2800多畝農業灌溉及第三産業的主要水源。遵義市中心城區屬水資源緊缺地區,按建設節水型城市的要求,遠期建設200萬人口城市規模總需水量每日88萬噸,每日尚缺水58萬噸。烏江渡庫區水質既不能滿足現狀分散供水要求,也難以承載未來中心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供水要求,存在重大環境安全隱患。

  在省人大組織召開的烏江流域重點污染源防治會上,與會代表提出:今年我省遭遇特大旱災,上千萬人缺乏飲用水和無數農田無水可澆,缺水的現實使這樣一個警示逐漸浮出水面——造成水資源匱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污染問題。

  當前,我省水污染防治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依然形勢嚴峻,一些江河湖泊正在成為工廠傾倒有毒廢水的下水道,特別是烏江流域局部河段水體污染嚴重。加大對烏江流域重點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已經刻不容緩,否則,我省將可能陷入守著大江沒水喝的險境。

  烏江發源於我省烏蒙山區,是我省的第一大河流。在我省境內全長889公里,橫貫貴州西部、中部和東北部7個市、州、地的38個縣市,流域面積6.6萬平方公里,佔烏江總流域面積的76%,全省總國土面積的38%。烏江流域為我省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保障生態安全、調節氣候環境、保障飲水、灌溉、發電、航運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省環境監測部門在烏江流域共布設29個水質監測斷面,他們提供的資料顯示,烏江流域已成為我省水污染程度最為嚴重的流域,突出的問題是總磷超標。2009年烏江水系總體水質為中度污染,29個監測斷面中,優良水質斷面14個;輕度污染斷面4個;中度污染斷面2個;重度污染斷面9個,主要集中在畢節地區、遵義市和貴陽市的城區段。息烽河出境斷面,2009年6月至12月水質均為劣Ⅴ類,即重度污染。

  一條較大河流多會流經多個市、省甚至跨國,上游地區工業或生活污水排放,使下游區域工農業生産遭受損失,造成上下游區域經濟發展矛盾。烏江的污染不僅在省內,而且還産生了跨界污染。烏江進入重慶後,涪陵部分江段多次發生“黑潮”。重慶環保部門曾向我省環保部門發函,請我省加強境內烏江流域污染源的監督管理,嚴格控制含磷污染物排放。我省環保部門正採取措施,嚴格控制污染對下游的不利影響。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