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瞭望》:旱澇碰頭更須強化預案

時間:2010-04-26 15:10   來源:瞭望

  近年來,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2008年年初的南方低溫冰凍災害尚未從人們的記憶中淡去,今年西南地區又出現一月之內旱澇交替的局面。降水的不均勻造成有的地方久旱逢澇,有的地方旱情仍在加劇。

  這不僅是對地方防汛抗旱部門的考驗,也是對全國防汛抗旱指揮部門的考驗。就前者而言,前段時間還在為緩解旱情而四處調水,眼下又要為防汛而備戰;就後者而言,全國用水的調度難題再次突出地顯現出來。

  中國是一個擁有數千年治水歷史的國家。從古代有名的大禹,到今日的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引漢濟渭等,我們一直希冀通過水的跨流域調度,來應對大自然帶來的地區差異和不平衡。

  與國字號調水工程相比,小區域的水利興修易被忽視。數十年前,農村經常自行組織“挖河”,乾旱的時候,從村子的池塘抽點水,即可滿足一時急需。這些年來,這種挖河的事越來越少。

  如今讓不少地方在旱澇面前無力應對的是,由於中長期天氣預報水準仍有極大提高空間,人們對未來天氣往往心中沒底,因此,當旱澇來臨時,有所準備的尚可抵擋一陣,準備欠缺的則只能被動挨打。

  技術進步非一日之功,但通過充足的統籌準備,將旱澇的影響降至最小則是完全可能的。把這種可能變成現實,需要對應急預案通盤考慮,科學謀劃。而現實的情況則是,有的地方在預案制訂方面往往存在缺失。

  人們經常看到的是,每臨汛前,有關部門就會編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組織各種防洪搶險演練。然而,在非汛期洪水開始增多的當下,這種汛前的應急預案或許已力有不逮。既如此,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之前的防汛抗旱經驗,並根據新問題,尋求新對策。如果在興修水利工作方面再週全細緻一點,面對旱澇交替時調度是否會更通暢?汛期的密切監視如果擴大至常態,是否更能提早準備?

  防汛抗旱是一個系統工程,需相關部門鼎力合作。為了保一方平安,當地的民政、財政、交通、水利等部門在各司其職的基礎上,是否也可以加強綜合演練?

  另外,防汛抗旱頭緒多,時間緊,任務重;尤其是抗洪,稍有差池便可能帶來損失,甚至是重大損失。因此,預案做得再好,也不意味著工作就一定能做好。這就需要在確保預案更具可操作性的同時,在執行上也不走樣。對於諸如此類細節性的工作,在預案上不妨作最壞的打算。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