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專家提出:乾旱催逼雲南經濟調結構

時間:2010-04-21 13:57   來源:昆明日報

  一季度雲南省CPI和PPI兩項經濟數據顯示,持續乾旱對雲南經濟帶來了相當大的殺傷力。雲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郭樹華認為,對於過分依賴自然資源的雲南經濟而言,已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經濟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乾旱對雲南拖累很大,雲南是農業大省,持續的旱情對農業無疑是一個重創,但除農業外,其他産業也受到了嚴重影響。資源生産方面,如香料、藥材、花卉、茶葉等經濟作物減産甚至絕收;工業方面:雲南水電和依靠水電生産的資源産業也受到了大幅減産的影響;缺水也使自然景觀遭到了破壞,直接影響了雲南旅遊發展。”郭樹華表示。

  雲南的經濟結構屬於資源型結構,對自然的依賴很高。“雲南的經濟結構太過單一,説白了就是靠天吃飯,形成一邊倒的局面。”雲南經濟結構調整勢在必行。但長期以來形成的經濟結構,調整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尤其是雲南,要比其他省份壓力更大。科技含量不高,技術、人才缺乏,過分依賴不可再生資源,給經濟轉型套上了層層枷鎖。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如何配合現有經濟結構,發揮雲南省資源優勢,增加支柱産業的強勁生命力,落實科學發展觀,要作為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在“十二五”期間進行詳細思考。

  “十二五”將是中國經濟的“戰略拐點”。我國的體制對經濟潛在生産能力釋放、現有資源的調節、社會承受能力都達到了極限。人民收入增加了,但並沒增加幸福感,原因是物價上漲了,何況大多數人收入還沒增加。社會階層和社會利益集團已形成,經濟制度改革、體制創新和改變經濟結構,難度都很大。

  如果整個經濟形式過分依賴於鋪攤子,依賴自然資源將會形成不良經濟環境。現在很多城市經濟老化成分加重,進入老年社會,消費逐步下降,對社會需求刺激越來越弱,又將加大經濟增長的能力。經濟社會轉型能否順利實施,關係到未來30年經濟的增速發展。(首席記者孫婭)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