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存得住,旱時用得上”,這是溫家寶總理今年春節期間到我區視察旱情時,針對廣西具體實際提出的要求。
廣西水資源豐富,水資源總量佔全國7.12%,居全國第五位;每人平均水資源量約為全國每人平均量1.9倍,居全國第六位。為什麼這場特大乾旱造成廣西如此大的水危機?
由於特殊的地理條件,廣西水資源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暴雨徑流集中,洪澇災害頻繁。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區遭受了15次重大、特大洪澇災害,平均3-5年就要遭受一次重大、特大洪澇災害。二是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季節性乾旱明顯。受季風氣候影響,全區主要河流徑流年際、年內變化較大,徑流量年際間豐枯相差2.9倍。廣西水資源的空間分佈不平衡,防城港市每人平均水資源量最多,桂中、左江、桂西北三大旱片的乾旱缺水問題卻非常突出。三是廣西岩溶面積佔全區國土面積42%,溶洞、地下河發育,土層薄,保水性差,加之人口、耕地分散,增加了水利工程建設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難度。
事物就是這樣具有兩面性:在水量豐富、水質優良構成廣西一大優勢的同時,洪澇和乾旱災害頻發。
這場特大旱災,暴露出廣西水資源開發利用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一是汛期有水留不住,秋冬春季節容易乾旱,表現為季節性缺水;二是桂西大石山區、桂中旱區和左江旱區等地尚未解決治旱問題,表現為片區性缺水;三是整體而言廣西水利基礎設施依然薄弱,防洪減災、水資源配置能力不夠強,水資源利用粗放,表現為工程性缺水。
季節性缺水和片區性缺水是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加快水利建設,在豐水期留住水,乾旱時就用得上;在豐水地區蓄住水,就可以調度到缺水地區。工程性缺水是水利建設不足、不夠牢固、不夠完善造成的,需要通過進一步加強水利建設加以解決。
“有水存得住,旱時用得上”,言簡意賅,是廣西大旱之後大治水的大目標、大思路。全區上下之前已掀起“興水利、大種樹、優生態、強基礎、惠民生、促發展”的熱潮,現在又啟動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只要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去努力奮鬥,我們一定不會辜負溫家寶總理的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