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抗旱救災 攻堅正酣

時間:2010-04-01 10:39   來源:人民網

 

 

  豐水西南地區為何遭遇旱災?

  

  降雨少、來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   

  作為傳統豐水地區,雲南、貴州、廣西、四川和重慶等西南地區今年為何遭遇百年不遇大旱?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劉寧3月3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指出,造成此次嚴重旱情的主要原因是降雨少、來水少、蓄水少。

  據劉寧介紹,去秋以來,西南5省(區、市)與多年同期相比降雨總量偏少五成以上,其中雲南、貴州部分地區偏少七至九成,雲南、貴州兩省大部和廣西西北部降雨之少、氣溫之高均創有氣象資料以來的極值。西南5省(區、市)江河來水也偏少三至八成。與此同時,西南旱區5省(區、市)大型水庫蓄水總量較去年入秋減少了50多億立方米,目前西南5省(區、市)的水利工程蓄水比去年同期偏少近兩成,抗旱水源十分緊缺。此外,劉寧還表示,雖然雲貴高原水資源豐沛,但因為水利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缺乏必要的水利設施,特別是缺少大中型骨幹水利工程,再加上雲南、貴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狀況,這也是造成今年西南旱災的重要原因。

  近期降雨能否有效緩解旱情?

  乾旱時間長、降水量不大,抗旱形勢仍嚴峻   

  3月22日以來,重慶大部和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的部分地區出現了一次降雨過程,眾人期盼的及時雨能否有效緩解當前旱情?劉寧表示,由於乾旱時間長、降水量不大,西南大部分地區仍無有效降雨,除重慶大部農業旱情緩解、農田受旱面積減少外,西南地區人畜飲水困難人口比降雨前仍有增加,雲南、貴州、廣西等省區的旱情仍將呈發展加重趨勢。

  國家防總統計顯示,截至3月30日,全國耕地受旱面積1.16億畝,其中作物受旱面積9068萬畝,待播耕地缺水缺墑2526萬畝;有2425萬人、1584萬頭大牲畜因旱飲水困難。

  我國北方地區歷來“十年九春旱”,目前西南旱情仍在持續,會不會“雪上加霜”,出現“南北同旱”的局面?劉寧認為,雖然目前旱情較常年同期偏輕,但近期甘肅東部、寧夏、陜西大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北方冬麥區降雨較常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河北北部、內蒙古中東部、遼寧西部等地人畜飲水困難也比較突出。隨著春耕生産陸續由南向北展開,若後期出現溫高雨少風多天氣,旱情將會迅速發展,抗旱形勢十分嚴峻。當前還不能排除北方冬麥區發生嚴重旱情的可能,還是要充分做好抗大旱的準備。

  旱情會否嚴重影響糧食産量?

 

  旱區小春作物受影響較大,對全國糧食影響有限   

  在糧食連續6年增産的情況下,西南旱災將給全國糧食産量帶來怎樣的影響?劉寧表示,當前的乾旱對西南地區的小春作物造成了較嚴重影響,也可能會對大春作物帶來一定影響。從抗旱情況來看,各地旱區按照國家防總的要求,強化了各項措施,全力抗旱減災,旱情對糧食生産的影響將會進一步減小。

  截至3月30日統計,雲南、廣西、貴州、四川、重慶5省(區、市)秋冬播作物受旱面積7250萬畝,其中重旱2539萬畝。西南5省(區、市)耕地面積3.44億畝,佔全國的18%;糧食播種面積2.6億畝,佔全國的16%。從受旱面積看,目前全國耕地受旱面積比去年同期少50%以上。劉寧認為,去年糧食生産在華北、東北等主産區發生特大旱災的情況下仍實現了連續6年豐收。今年耕地受旱面積大幅少於去年同期,預計旱情對全國糧食産量影響有限。

  水利工程在抗旱中效用幾何?

  水利工程作用突出,工程性缺水仍嚴重   

  經過多年建設,目前,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5省(區、市)已建成大型水庫55座,總庫容316億立方米;中型水庫568座,總庫容159億立方米;小型水源工程73萬餘處,總庫容192億立方米。劉寧表示,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提高了水資源調蓄和供水保障能力,在這次抗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劉寧介紹,水利工程的作用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保證縣以上城市和大部分鄉鎮的正常供水,還為部分飲水困難的山區、半山區群眾提供拉水的水源;二是保證了城市重點工業、大部分工業企業的生産基本正常;三是大大減輕了乾旱災害對中型以上水庫控制的壩區和部分小型水庫能控制的半山區農業生産的影響。同時,劉寧也坦陳,目前西南地區的水利工程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骨幹水源工程少,工程性缺水問題仍然嚴重;城鄉飲水安全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農田灌溉設施薄弱,抗旱能力低等方面。

  劉寧表示,未來將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確保2013年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對旱區5省(區、市)予以傾斜支援,力爭提早完成。同時,大力推進以中型水庫為重點的水源工程建設。此外,還將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等農田灌溉工程建設。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