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國辦通知要求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農業抗災保豐産

時間:2010-04-29 09:4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記者董峻)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出通知,轉發科技部、農業部《關於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當前農業抗災保豐産的意見》,中國政府網28日公佈了這份意見。

  今年以來,我國農業災害多發重發,西南地區發生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北方冬麥區持續低溫,東北、西北氣溫回升緩慢,農業生産形勢極為嚴峻。為此,意見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抓緊實施科技人員深入基層服務農業專項行動,加快開展農業抗災實用技術産品遴選與成果轉化推廣,切實加強農業抗災技術研發與儲備,大力開展農民培訓與技術試驗示範,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抗災投入力度。

  意見指出,要積極組織動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農技推廣部門等力量,派遣科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科技服務。建立健全科技人員包鄉包村聯戶的責任制度,確保每一個鄉鎮和村莊都有科技人員服務在生産一線。儘快制定分區域、分品種、分農時的抗低溫抗旱、病蟲害防控等農業抗災應對技術和補救措施。

  意見指出,根據各地區不同情況,抓緊篩選一批針對性強、實用度高和見效快的作物與畜禽新品種,以及栽培、養殖、節水灌溉、增溫保墑等適用技術和産品。西南旱區要重點篩選和推廣抗耐旱水稻、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品種,以及節水抗旱栽培技術和産品;北方地區要重點篩選和推廣抗耐低溫小麥、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品種,以及保墑增溫耕作栽培技術和産品,並通過編制抗低溫抗旱技術手冊等形式,將技術儘快送到農民手中。

  同時,進一步加大農業抗災技術研發與技術儲備支援力度,重點開展監測預警技術和集雨、蓄水等防旱工程技術研究,發揮工程防災效能;積極推進農作物耐抗逆機理研究和品種選育,發揮生物抗災作用;大力加強種植模式和種植結構研究,發揮結構避災作用。

  意見還指出,要通過農業科技專家大院、農村科普示範基地、農民田間學校、現場觀摩會、科技大集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強農民科技培訓,確保農民及時掌握各項農業抗災技術措施要領。按照“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推廣機制,加大科技示範戶培養力度,切實發揮示範輻射作用。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